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大公报:美资在港影响力只会不断式微

热点搜索

大公报:美资在港影响力只会不断式微

  中评社香港6月8日电/大公报今日“政情观察”栏目谈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既是香港继续实践“一国两制”新里程碑,也是香港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分水岭。后者表现为三方面:一、特区政府的管治和施政重心开始告别既往的所谓“不偏不倚”,转向明确遵从中央的领导和指导,依靠爱国爱港中坚力量;二、美国政府对香港实施“制裁”,促使香港坚定与祖国站在一起,同时,开启香港资本结构显着重组;三、“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开始实质性分化,很快将呈现萎缩的趋势。

  特区第一届政府集中精力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及其触发的严重经济衰退,基本上没有也不需要处理政治矛盾。第二届政府开始试行主要官员政治问责制,又把落实基本法第23条、制定香港本地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列入主要议程,遭遇“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强力反对和阻挠。第二任行政长官继任人,直至其完成第三任行政长官任期,一贯标榜走政治钢丝亦即在两大对抗政治阵营之间保持“不偏不倚”。这种管治和施政的方略,被一些人以行政长官既对中央负责也对特区负责为理由,加以合理化。因而,一直影响其后的管治团队。为什么2012年9月“反国民教育”得逞?为什么“黑色革命”暴乱从2019年6月以来至今未被平息?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管治班子缺乏坚定的政治站位。

  特区与中央站在一起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港区国安法,令情形出现明显转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先发表声明表示特区政府完全支持中央行使宪制权责。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和行政会议成员同行政长官保持一致。即使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香港以及特区官员实施“制裁”,但是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面无惧色。

  5月29日香港中联办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坚定支持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相信,国安立法为香港摆脱困境、实现长远发展提供了必要制度保障,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带领下,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香港一定能够重整行装再出发。”

  香港传统华资主要领袖人物均已表示支持港区国安法。对于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取消给予香港特殊待遇,制裁特区有关官员,香港美国商会主席称在港美商需要时间消化。以商界为背景的自由党党魁锺国斌表示,商界不愿意看到美国收回《香港政策法》,做法会为商界制造不明朗和信心问题。这一切意味着,以香港为家或基地、支持港区国安法的香港华资企业,是准备迎接风浪而继续扎根香港。顾忌美国“制裁”的香港华资企业,则可能外移。美资企业很大一部分,可能逐渐撤离香港。

  对港政局影响每况愈下

  美资在香港已建立举足轻重的分布。美资公司遍及各行各业。截至2018年6月1日,母公司位于美国的驻港公司中,290间是地区总部、434间是地区办事处、627间是当地办事处。截至2018年底,香港152家持牌银行的其中9家、18家限制牌照银行的其中5家,以及48家代表办事处的其中1家,均为美资企业。美国银行在香港的总资产值和客户存款分别约为1480亿美元和790亿美元,占香港银行业整体数字约5%。在香港经营的外资保险公司当中,美国公司的数目排名第三,香港161家认可保险公司中,10家为美国公司,另有12家据知由美资控制。大部分美资企业即使是逐渐撤出香港,也必将引发香港资本格局明显重组。

  近些年,香港资本结构一直在发生调整,中资的影响力不断壮大,但是,没有改变传统华资为首,英资和美资旗鼓相当,中资随后的基本格局。以港区国安法和美国制裁香港为始点,在可预见未来,中资将与传统华资并肩,领先英资和其他国家资本,美资则将式微。

  港区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居民依然享有基本法所保障的言论、信仰和集会自由,质疑和批评国家政治制度和执政党不违法。但是,“港独”、充当外国和外部政治势力代理人,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等,则将受法律惩处。近23年来,“拒中抗共”政治势力是在对其“不设防”的环境里肆意妄为,从此不再。在法律之剑高悬之下,相当一部分人会退出“拒中抗共”政治阵营;一些人会转至“地下”活动,作为一股力量,将继续存在于香港,但是,对香港政局的影响力将每况愈下。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053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