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陈锦云:国安立法后 教育是另一项重要工作

热点搜索

陈锦云:国安立法后 教育是另一项重要工作

  中评社香港7月5日电(作者 陈锦云)6月30日,香港回归23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港区国家安全法,中央出手填补了香港保护国家安全在法律上的真空!香港以及每一位香港市民从此有了保护国家(“一国”)安全的法律责任和国民义务。应该说这是中央送给香港珍贵的生日礼物。

  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角度看,国家安全立法固然是法律基石,青少年教育也是另一个重要工作,并且需要持之以恒!今年6月1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歌法》刊登宪报并生效的日子,同时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央驻港联络办(两办)都发出了声明,强烈呼吁香港各界要保护学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怎么能得到“健康的成长环境”让香港青少年得到该有的价值观,而不至于再“丢失”一代人呢?这需要把香港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中来推进和发展。

  香港教育问题也是整体社会的问题

  有不少意见认为香港国民教育不足,教育系统要想办法改善。要改善教育系统的生态,不能把它从香港社会中抽离出来单独来看,而是一个整体来看。香港除了学校教育,社会舆论,新的通讯手段和媒体,政客(特别是言论激进的政客),都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产生较大作用。而多年来舆论环境多不利于我方。教育系统内,中小学办学团体以西方宗教性质居多,办学历史也较久,“名校多”,香港的学校在政府“校本管理”和“尊重教师专业”政策下又多有自主权,特别是私立学校。大学更甚,香港政府是透过半官方的“大学资助委员会”拨款并评估大学表现,香港行政长官虽然可以委任大学最高权力机构校董会主席和若干名成员,但教职员和学生以及立法会议员(包括反对派)也有机会加入校董会,他们政治性强,对政府的大学管治形成相当牵制。本土的一些大学教师更鼓吹“违法达意”推动青少年以违法行动冲击香港法治,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要采取措施改善香港教育系统内各环节,从而改善整个教育生态,实在不容易,需要下大力气和长时间的努力才有希望扭转局面。有关当局固然可以对教材,教师培养等加强监督。但是,如何把香港教育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起来发展,既让内地教育学习借鉴香港教育优势,也让香港在内地教育经验实践中吸取养分,这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推进香港教育与内地融合发展

  香港与内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融合已经有不少经验,包括鼓励香港学生到内地高校读本科研究生,香港高校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包括开办分校,联合开办课程,开办研究院和医院等,这方面的实践很丰富,也很值得总结分析。更急迫的是,要加强研究尽快摸索出在新的时代要求下,香港在内地开展教育合作的合适做法。

  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已经在运作中,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也正在广州、佛山和东莞建设分校。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理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是理事会的理事长,这与UIC有不一样。怎么样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港澳高校的优势,对内地高校办学带来积极作用,值得总结。比如,香港政府是不是可以鼓励甚至资助本地青年学生到这些分校升学呢?目前港生很少,香港高校的品牌对港生更具吸引力,大湾区内交通往返便捷,又能获得香港文凭,将来如何借助合作办学高校,让香港青少年更容易融入大湾区,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方向!

  在中小学层面,香港政府可以推动与大湾区或内地著名学校或教育集团的合作,结合两地的优势资源,在香港和内地开办学校,打造几个香港新的更符合“一国两制”价值观要求的优秀办学团体,尽快发展出一批新的高水准中小学,培养出一批拥有“一国两制”正面价值观的人才,为香港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国情怀的“一国两制”的新一代,这对我国“一国两制”制度的行稳致远具有战略价值!

  青少年国民教育是十分重要,因为只有真心实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才会更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但是这需要长时间才能见效。这一点完全可以善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香港与内地教育融合,人才融合。香港高校中小学可否在内地开办更多分校,让香港学生到这些分校或内地名校就读,以更大的地理空间,更多的学额,推进香港青少年的国民教育、爱国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内地的环境中、在内地的社交朋友圈子中,香港青少年更能感情地、无干扰的解除爱国思想,接触内地社会的方方面面,爱国情感更容易成长起来。如果这是方向的话,应该如何具体实施落实呢?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港区国家安全立法为香港社会长治久安奠定坚实法律保障;2019年初国家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为香港整体发展敞开了全新的天地。这正是香港大力推进爱国教育的大好时代!许多新的课题摆在面前,需要关心香港教育、热心于一国两制实践的朋友们共同来参与探索,以整个大湾区范围做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有利于“一国两制“新教育体系的发展方略!

  (作者陈锦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基金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544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