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陆阿里山” 探索两岸乡村融合
实践队员在学习和感受台式乌龙茶。
茶厂负责人讲解自动萎凋室工作原理。
漳平市永福镇台品樱花茶园一角。
与漳平台创园负责人座谈。
中评社香港8月22日电(作者 邓秀萍、郭雪玲)走进“大陆阿里山” 探索两岸乡村融合——“福建省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漳平·永福纪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关乎乡村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也牵系着党和国家“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奋斗的号角已然吹响,八月的光芒照在我们的身上,但日晒没有打乱我们前进的步伐和深入实践的决心。
近日,“福建省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龙岩小分队,在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和中共漳平市委台港澳办邱丰茂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参访交流;队员们重点走访了九德农场、台品樱花茶园、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及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点,详细了解园区对台交流合作新进展和乡村振兴特色实践,初步探索构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可行性等。
一、“大陆阿里山”的由来
永福镇位于福建省漳平市西南部,土地面积535.5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人口4.6万,平均海拔800米,是著名的花乡、茶乡,拥有“中国杜鹃花之乡”“中国最美樱花圣地”等殊荣,也是建省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首个国家级示范点、大陆面积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其特殊的地貌、独特的山地气候,与台湾著名茶叶产区阿里山相近,因此被台商台农亲切誉为“大陆阿里山”。
自1997年首批台资茶叶企业引进优质高山软枝乌龙茶试种成功至今,漳平台创园已有50余家台资高山茶企业入驻、台农600多人,种植高山茶5.5万亩,年产茶叶1600多吨、产值可达7亿多元。正式成立于2006年7月的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漳平台创园),经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2008年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此后获得“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人民网发布的“2018踏青赏花特色小镇”排行榜TOP30,漳平台创园核心区永福镇甚至荣登榜首。近日(8月7日),《台式乌龙茶》和《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2项国家标准审定会在漳平台创园举行,相关标准明确规范了我国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要求,有助于推动两岸乌龙茶加工技术的进步与融合发展。
二、初识九德农场与观摩茶厂
九德农场,是一家潜力较大、规模中等、较早落户漳平台创园的台资茶叶企业。除了近百亩漳平水仙茶,随着漳平台创园的逐步建设和“科技兴茶”战略的实施,企业持续探索和改进加工工艺,所生产台式乌龙茶的质量不断提升。农场第一代投资人杨瑞腾先生的儿子杨咏安,在台湾岛内大学毕业后又在福建农林大学进修了茶叶经营管理知识,现已成功接棒父亲的九德农场,是首位拥有大陆林权不动产证的台胞,并于2016年创办了漳平九德茶叶有限公司。目前管理着1000多亩的高山有机茶园,正全力带领九德和相关台资企业迈向更美好的明天,今年的销售额已突破百万元。
小分队在参观九德茶厂时,有幸得到二代掌门人杨咏安的亲自讲解。在杨先生非常专业、充满自信的分享中,成员们初步感受到当前科学制茶工艺之复杂繁琐,但专业技术的发展创新使得制茶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甚至智能化。如加工厂“自动萎凋室”,就充分体现了智能制茶、科学制茶的理念——给每一层萎凋室设计大小不一的空气流通孔洞和时间与温度控制标准等,无不经过科学测算;而这些复杂设计,就是为了让每一层萎凋室里的茶叶能受热均匀、确保茶叶的质量不受破坏。随后,对此进行了较专业探讨,并就新形势下如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拓展大陆市场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
三、又见台品樱花茶园
“十里樱花,千里茶园”。台品樱花茶园道路两旁种植了樱花、桂花树等观赏性苗木,其樱花盛开的景象被誉为“中国最美樱花圣地”;曾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也是台湾高山茶示范基地。台品樱花茶园得利于台湾优秀的制茶管理,尊重自然,纯手工制茶工艺,每季茶叶顺利通过台湾地区和日本、欧盟国际认证SGS检测。尤其是台创园里5万亩茶园中的42个品种、10万余株樱花,每年1-3月梯次开放,其种植规模全国最大,花期时令全国最佳,被誉为“中国最美樱花胜地”
访谈中,小分队还欣喜获悉,为了台农收益和园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当地政府牵头打造的“国家生态樱花茶园产业融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已列入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将在现有的高山茶种植、加工、生态旅游相结合生产经营基础上,开展标准化建设,形成一套生态樱花茶园农业标准体系,打造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标准化模式,以期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提升茶叶综合生产水平、产业融合程度及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园区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该项目执行时间为3年——计划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任务。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早年台农的“无心插柳”及后来政府的“有意栽培”,成就了今日漳平台创园永福核心区的万里樱花飘芳。虽然小分队此行缺了繁花盛开的热闹,但绵绵茶园、远山绿树、云海鸟鸣等足以抚平心中的遗憾。特别是幽幽山谷相守,苍翠茶园相伴,伴着万亩茶园的清香,一行人在4.5公里长的茶道上漫步,即使没有樱花漫天飞舞,也仿佛走在画中;当然,如果新建的步道、日月湖及其配套设施等更加天然、细致一些,那就完美了。
四、再遇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台二代”“台三代”纷纷“接棒”漳平台创园“台一代”的产业和事业。据介绍,2017年来新增入驻台企18家,其中台湾青年企业12家。他们在“台一代”创业的基础上,围绕“互联网+茶”、文化创意、民宿建设和茶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成为园区发展的生力军。
为了营造两岸青年智慧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激发两岸青年创新创业的活力,当前漳平台创园正用心打造“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归纳而言,一是在“三创”上扶持,二是在项目上支持,三是在生活上关心,台湾青年在园区的新一轮发展创业正蓬勃兴起。为此,漳平台创园积极优化服务、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创新形式,在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面持续发力,为台湾青年在园区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在国台办经济局牵头组织的2019年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绩效考核中,漳平台创园即获评考核“优秀”。
五、共议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
随后,在邓老师和邱主任的带领下,小分队还与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漳平市永福镇党委书记刘瑞华及副主任李清标等亲切座谈,就新形势下永福镇推进乡村振兴和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等进行交流请教。
座谈中,队员们得知近年来漳平台创园以打造“大陆阿里山”品牌形象为目标,努力构建两岸乡村交流合作平台,全力建设高山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三大基地,成功打造大陆面积最大的台湾高山茶基地及台农投资集中区;台湾地区高校农学等专业的研究生,近年也会选择这里作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多年的交流与努力,海峡两岸(永福)乡村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业、企业、文化、教育、体育和婚姻等方面。据介绍,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摄影爱好者和相关领域师生等;“中国·永福”已成为两岸乡村旅游的欢乐园和示范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与融合发展的热土,“大陆阿里山”已逐步成为龙岩市乃至福建省对台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的重要品牌和催化剂之一。
如今,园内台二代、台三代陆续接棒创业,跨海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不断增加,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逐步形成简称“六茶共舞”的发展新业态(茶叶+文创、茶叶+禅道、茶叶+研学、茶叶+旅游、茶叶+康养、茶叶+电商)。据悉,为了加强海峡两岸乡村及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他们还在台品樱花茶园山后建造了充满台湾风情的大道,台湾小镇也在抓紧规划建设中;“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已正式授牌,总体条件较好,入驻投资兴业门槛并不高,他们非常欢迎台湾青年前来就业创业,共同谱写两岸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简短的座谈,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富有启发。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降低台式乌龙茶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成本、拓展台式乌龙茶在大陆的市场份额,创造性打造“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持续扩大“大陆阿里山”的品牌效应等,则是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和漳平台创园未来拟开展的校地合作之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436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