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骨灰堂变“住宅楼”,谁之过?

热点搜索

骨灰堂变“住宅楼”,谁之过?

  中评社北京9月7日电/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天津滨海新区一小区16栋楼里“住”着近10万个骨灰盒,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关注。日前,滨海新区民政局的官方通报揭开了这个“小区”的真面目,原来其是公益性骨灰堂,又名“静安陵园”。目前,该陵园因为涉嫌违规,已被责令停止相关经营活动。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这一“小区”式陵园有两大特点。其一,怪。表面上看与住宅楼并无二致,而且每个房间明码标价,还计算公摊面积。唯一的区别是,房间里不住人,而是用于买家存放故去亲人的骨灰盒以及悼念祭奠。其二,贵。自2011年“开盘”以来,售价从3000多元/平方米一路疯涨,有的房间甚至被炒到了每平方米近万元。

  无论是“怪”还是“贵”,其背后都藏着种种违规。先看“怪”。该陵园每间房的面积在20平方米至50平方米之间。骨灰堂之所以能如此“宽敞”,与该陵园的“大规模”有关。据悉,这一位于中塘镇万家码头村的项目占地面积超过5公顷。而按照天津市有关规定,乡、镇、村公益性墓地占地不得超过7000平方米,每个墓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显然,该陵园在面积上远远超标。

  再看“贵”。早在2010年,天津民政局就曾发布通告称,公益性墓地和公益性骨灰堂禁止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然而,该陵园一期全部采取销售模式,尽管二期名义上由售卖改成租赁,但价格却并不比售卖时便宜多少。目前,该陵园位置不太好的阁楼,最便宜的也要6600元/平方米。

  如此堂而皇之的违规行为,让人不禁要问,这个号称花费了3亿元建造的“华北地区最大的”公益性骨灰堂,何以能存在十年之久?滨海新区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对发现的相关问题线索将及时移交区纪委监委查处,查处结果也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信真相很快便能大白于天下,有关部门要正视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将漏洞堵上,让公益性骨灰堂回归公益的本质。

  各地也应当引以为戒,主动出击整治本地的殡葬乱象,做到查处、整改、督促、追究四个到位,以“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整治。另外,在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满足民众殡葬需求的同时,还要重视殡葬文化宣传,强化“厚养薄葬”理念。要通过讲清骨灰抛撒、树葬、海葬等绿色生态殡葬对个人、家庭、社会,尤其是环境保护、土地节约等的巨大好处,帮助民众转变观念,让文明殡葬蔚然成风。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胡俊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696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