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中国一枝独秀令拜登谋求共处?
中评社华盛顿12月15日电(记者 余东晖)中国控制新冠疫情,经济全面复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在美国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舆论界出现了更强烈的反对美中“脱钩”,呼吁即将执政的拜登政府寻求美中“共处”之道的呼声。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1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继续反弹之后,《华尔街日报》发出报道说,中国经济活动延续增长势头,出现全面复苏。在动荡的一年接近尾声之际,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更强的基础。
这一切当然源于中国从新冠疫情开始直至今天,一以贯之采取的严格措施。尽管付出阵痛,但换来今天与其它主要西方国家依然挣扎于居高不下的疫情之中截然不同的两重天,让经济和社会活动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期,中国是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还能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彭博新闻社专栏作家摩斯(Daniel Moss)15日发表题为“中国刚显示世界多么需要它”的评论,开篇就说: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感谢它的出现:周二发布的经济数据看上去都很强劲,与预期相符。对2021年全球经济强劲反弹的乐观预测,取决于北京方面能否保持这一势头。由于抑制当前这波新冠感染的限制措施,其它相应经济体的大部分流量都流向了错误的方向。
摩斯指出,美国劳动力市场似乎停滞不前。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上周又激增,为9月份以来最高。如果国会不能就额外的联邦救助计划达成一致,数百万美国人可能在失业救济金失效的情况下开始新的一年。候任总统拜登似乎没有足够的东西来应付。他表示,尽管有人质疑中国控制疫情的手法和经济数据,但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至少能维持下去,且可能做得更好。
美国舆论更多地关注到,今年1月被一些西方观察家称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的武汉新冠疫情,很快就得到来控制。相反,美国疫情延宕失控,至今已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而被一些中国观察家反讽为“美国的切尔诺贝利”。
《华盛顿邮报》15日发表该报专栏作家沙鲁尔(Ishaan Tharoor)题为“中国正在为世界新秩序做准备”的专文。文章指出,随着2020年接近尾声,切尔诺贝利的阴影却在美国隐现。中国控制疫情的相对成功并没有在世界其它地区得到广泛讨论,这反映出他们越来越担心中国成为“危险的新兴霸权”的推动力。
沙鲁尔表示,力量对比变化的轮廓仍然有点难以辨别。未来中国将不再欣赏西方的要求和利益,但中国至今还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出现,比如上周末中方重申未来十年将碳排放强度降低65%。
沙鲁尔指出,中国过去一年的复原力和中国的治理模式,告诉了人们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图兹(Adam Tooze)看到的--西方自由主义幻想的破灭。这种幻想认为,中国与全球联系的重要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自由化。
既然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大不相同,而中国目前的表现好于美国,拜登政府该怎么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5日发表国际治理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卡迈克(Kevin Carmichael)的评论。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拜登可以做特朗普没有做的事情:寻求帮助。
赞成“修昔底德陷阱”学说的卡迈克指出,华盛顿和北京在经济上正在变得平等。风险在于,它们不会一直这样,因为当现有大国无法为新兴大国让路时,糟糕的事情就会发生。
卡迈克称,拜登的目标应该是“共存”,其最佳机会是在自己的游戏中战胜对手;拜登拟议召开世界主要民主政体峰会,达成一致意见,“这是个好主意”。他指出,特朗普的错误在于,他以为自己可以利用美国经济的影响力迫使中国就范,但中国现在太大了,无法做到。美国需要帮助--这不是美国人习惯要求的东西,但这可能是维持他们影响力必须付出的代价。
美国媒体《市场》(Marketplace)15日的“早间报道”节目专访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创始人、高级经济学家贝克(Dean Baker)。贝克指出,拜登政府应当重新思考美中关系。
对于拜登日前表示无意上任后很快废除特朗普对华施加的惩罚性关税,贝克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战毫无意义,尽管不建议拜登一下子去除,但他建议拜登可以将去除关税作为交换条件,促使中国做一些事情,比如升高汇率。
贝克指出,美中经济相互交织。特朗普政府和未来的拜登政府都有一些人想要对华冷战,这些人没搞清楚他们想要反对什么。前苏联在顶峰时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一半,而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比美国大20%。“我们想要把他们打翻在地,或者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这不会发生。”贝克说道。
贝克强调,美中两国是有不同的体系,但双方应该找出可以协作的地方,可以合作的地方,尽量减少有冲突的地方。他说:“真正的冲突就在那里,但我们不要生编硬造一个。”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236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