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智库:国民党想赢 需建构共赢两岸论述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国民党想赢 需建构共赢两岸论述


国民党需建构共赢的两岸论述才能赢得民心

  中评社香港7月17日电/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发表专文《国民党需建构共赢的两岸论述才能赢得民心》,作者认为:“国民党要再度崛起,势必要先解决其核心论述苍白无力问题,而其中的最大问题是能否真正破除意识形态桎梏,做到与大陆同心协力、相向而行,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做一个同行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牵制者或破坏者的角色。只有在思想上和意识上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国民党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桎梏,不再与民进党在反共意识形态上合流,这样才能真正建构起一套共赢的两岸论述,并以此激励和带动台湾民众前行,共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特别是大陆因素的影响显着加大,台湾内部的建设性因素也必将会诱发出来。这种建设性因素的突出标志,就在于能否提出两岸关系的新论述,建立一个共议共存共享共荣的两岸关系新结构。这个新论述和新结构的提出者,可能是国民党,也可能是其它政治党派或新的政党。无论是谁,能够提出和构建这个新论述、形成新的政策蓝图,都将会赢得民众的支持!”文章内容如下:

  5月22日,久不在两岸关系上露面发声的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在出席该党中央宗教事务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时,罕见地引述“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称“最终目的是国家统一为原则”,这是他就任国民党主席后第一次对两岸关系的终极目标作出清晰表态。

  此前的5月9号,英国《金融时报》刊登“国民党放弃亲中立场”的专访文章,认为吴敦义接任党主席后,国民党的两岸立场松动。而吴敦义从去年参选党主席以来,由于其两岸政策与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深化九二共识,达成和平协议”的论述明显不同,突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把重点放在强调各表上;致使一些深蓝民众对其不满,认为他避谈统一,使国民党丢失了对两岸关系的核心论述,放弃理想信念。

  吴敦义的表态,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大陆的国台办发言人在回应记者提问时指出,“实现国家的统一,本来就是两岸同胞一直以来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责任⋯⋯我们希望两岸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心力”。而执政的民进党高官则以揶揄的语调加以嘲讽和攻击。
  何以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例”表述的政治观点会成为台湾社会的焦点,受到绿营质疑和嘲弄?这的确值得深思。在今天台湾社会的语境中,“统一”一词似乎就是政治不正确的象征,哪怕是依据“宪法条文”法理支持的表述也受到质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细究起来,自新世纪初始,“统一”两字便开始成为台湾社会的禁忌。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期不用说,因为这与他们的台独目标截然对立;而过去一向倡言两岸统一,并将其写入党纲,还制定了“国家统一纲领”、成立“国统会”的国民党,自马英九2008年重新执政后,不但不恢复被陈水扁“冻结”的“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甚至连他自己在2005年担任国民党主席后曾几次提及的“统一”愿景也不提了。从媒体报道看,马英九的这个变化发生在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2005年9月2日,马英九在接受海外媒体专访时,提出自己将“竭力促使海峡两岸结束56年来的分裂状态,达到两岸统一”的愿景。当年12月初,马英九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也表示,“我们党的终极目标是统一,但我们没有时间表。” 2006年1月14日,国民党中央发布新闻稿,指出马英九主席在1月9日前与朝日新闻、产经新闻、NHK等多家日本媒体茶叙时表示,国民党基于“一中宪法”和“国统纲领”的精神,以两岸在自由、民主、均富的前提下,将统一作为选项。目前最大的公约数是维持现状,这就是国民党的主张。这是一个重要标志,此后马英九对“终极统一”就不再提了,代之以“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论述。这个论述在其执政后,又成为其两岸政策的核心。有台湾学者指出,正是在马英九执政的八年里,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曲线由“观望”和“缓统”滑向“维持现状”与“独台”。而“统一”二字也就成了台湾社会的禁忌。

  作为马英九执政团队重要成员的吴敦义自然知道这个话语禁忌及其代表的意思。事实上,“统一”之所以在马英九执政的八年成为政治不正确的象征,根本原因在于到2008年时,国民党已经清楚地知道随着大陆的快速崛起,统一已不再是他们所希望的“逐鹿中原”,由“中华民国”来一统中国了;而必然是大陆统一台湾。因此,谈统一无异于投降,只能将之无限期拖延,以期待大陆内部崩溃,不过这当然是政治幻想。加之来自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压力,希望能维持台海“不统”的现状,为其谋取最大战略利益。这就是国民党放弃统一论述的最主要原因。但民进党却充分利用了国民党两岸政策论述贫乏的有利时机,迅速建构了“台湾主体论述”的道德性与台独的正当性,将反共反中与“统一”联系起来,以此来恫吓台湾民众,不但夺取了政权,也使“统一”彻底污名化。

  吴敦义今次能够重提“终极统一”,当然是一个进步。但由于没有深入展开论述和彻底反省,在国民党内开展一次思想和两岸政策上的大讨论,使台湾社会深刻认识和了解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与民进党有何根本的不同。所以,吴敦义的讲话仅仅像暗夜中的流星一般快速划过,并未给台湾社会带来光明和希望。

  据最新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于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率都很低,民进党仅百分之二十出头;国民党也只比民进党高一、二个百分点;而四成以上的民众选择不蓝不绿的无党无派,形成庞大的中间选民阶层。这个民调结果值得重视。执政的民进党由于两年来政策错乱,执政荒腔走板,“发夹弯”不断,台湾经济表现为“数字好看,实际感受不到”;且社会严重撕裂,抗争不断,因此不受民众支持可以理解。而国民党在野,按说正是抓住时机猛烈批评执政党,展示自己的政策主张和未来作为的大好时机。何以众多台湾民众对国民党也不寄希望了呢?这就需国民党高层深思了。
  “哀莫大于心死”。今天台湾社会发展累积的各种问题,如“五缺”:缺水、缺电、缺地、缺工、缺才,无一不是多年问题的累积迭加而产生的,仅靠小打小闹的改良、修补,显然无济于事。台湾的各种资源有限,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出现重大偏差,发展陷入瓶颈,如果不能从思想上和政策上进行大开大阖的改革,彻底改变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使之融入中华经济圈的总体发展方略之中,统筹解决其发展的重大问题,台湾发展的困境基本上是无解的。而民众正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才会对国民党的改良政策不感兴趣,不寄予希望。

  如同专家们的共识,今天台湾社会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都牵涉到两岸关系;而两岸关系本是国民党的强项,也是其唯一可以说服台湾民众免除台独带来的战争恐惧,实现和平发展与共同发展,形成未来共议统一最佳前景的政策论述。但由于国民党未能摆脱传统思维和论述的桎梏,坚持反共意识形态主张,提不出对两岸关系和台湾未来发展愿景的核心论述。政党的灵魂在于核心政策论述,失去党魂的国民党成为政治上的行尸走肉,不仅丢失了政权,也由于没有理念,呈现出一盘散沙的乱象。

  国民党要再度崛起,势必要先解决其核心论述苍白无力问题,而其中的最大问题是能否真正破除意识形态桎梏,做到与大陆同心协力、相向而行,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做一个同行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牵制者或破坏者的角色。只有在思想上和意识上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国民党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桎梏,不再与民进党在反共意识形态上合流,这样才能真正建构起一套共赢的两岸论述,并以此激励和带动台湾民众前行,共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我们相信,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特别是大陆因素的影响显着加大,台湾内部的建设性因素也必将会诱发出来。这种建设性因素的突出标志,就在于能否提出两岸关系的新论述,建立一个共议共存共享共荣的两岸关系新结构。这个新论述和新结构的提出者,可能是国民党,也可能是其它政治党派或新的政党。无论是谁,能够提出和构建这个新论述、形成新的政策蓝图,都将会赢得民众的支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972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