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周晓晶:扩员可提升上合组织国际地位

热点搜索

周晓晶:扩员可提升上合组织国际地位


“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张心怡)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晓晶日前出席“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研讨会发言时指出,上合组织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扩员的必然性,而扩员本身又极大的提升了上合组织的国际地位。
  
  周晓晶表示,要以安全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解决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定位问题。上合组织扩员后,基本上存在着四种关于上合组织功能定位的主要看法,分别为俄罗斯、中国、印度以及中亚国家。四种看法考虑的着眼点虽然不同,但不外乎两个基本点:一是安全合作;二是既注重安全合作,也同时关注经济合作。

  “从上合组织成立的本意看,最初六国走到一起,首先还是为了安全合作。”周晓晶谈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和中亚国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经济合作的意愿,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乃至上合组织发展趋势的一种内在要求。现在的关键是一定要本着上合组织的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要坚持这个灵魂,妥善解决好功能的定性问题。

  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角度,周晓晶说,要把握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上合组织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问题。上合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因此上合组织的扩充和发展本身就是对中国外交地位的提升。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已扩充到八个国家,加上四个观察员国家,就是十二个,还有六个对话伙伴国家,达到了十八个。因此,上合组织作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中国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谈及分步骤推进“上合组织”自贸区建设,周晓晶表示,自2011年中国提出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以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还是除中国外的其他几个成员国在这方面缺乏更急迫的愿望。

  为使上合组织自贸区建设能够有所推进,而不是仍然停留在长远的愿景上,周晓晶建议,中国方面予以考虑两个阶段性的推进方案:一是准自贸区模式就是中国降低关税,同时允许其他国家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这样一个过渡期;二是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先行,也就是说,中国与一个特定国家或几个特定国家率先达成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安排,而不是等到全部成熟后,再统一达成自贸区建设安排。

  周晓晶亦提到,要以更积极的开放姿态,解决上合组织的区域定位问题。她说,上合组织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扩员的必然性,而扩员本身又极大的提升了上合组织的国际地位。现在面对伊朗、阿富汗、白俄罗斯、蒙古等四个观察国,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六个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确实面对一个区域定性问题,如果仅仅拘泥于区域概念和地理位置,确实难以从理论上解决上合组织区域的定位问题。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实践往往先于理论,上合组织的扩员本身实际上就是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具体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伊朗等四个观察员国实际上就是准成员国。”周晓晶谈到,上合组织下一步的扩员完全可以扩大到这几个国家,至于六个对话伙伴国也可以以“上合组织+”的形式取得存在的合理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上合组织取得这么多国家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上合组织发展和提升的一个标志。

  在发言最后,周晓晶指出,要妥善处理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的问题。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如果能深化,必然会对“一带一路”的推进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一点应该明确,就是上合组织毕竟是区域性组织,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的倡议,所以,不应该在上合组织内硬性强行地推“一带一路”,这是一个策略问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37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