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袁征:特朗普会挑战大陆底线吗?

热点搜索

袁征:特朗普会挑战大陆底线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北京8月14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室主任袁征表示,当前美国对华战略正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未来未来特朗普政府会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战略定位等多个层面加大对台湾的支持力度,但美国不会贸然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挑战中国大陆的底线。

  袁征是于10日在中评社北京总部出席中评思想者论坛期间做出上述表述。本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以“东亚视野下的台湾动态”为主题。

  谈及当前中美关系的态势,袁征指出,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出现重大调整,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这一定位得到了美国国内精英阶层的广泛支持,政府内外都有较高的共识,只是在如何处理对华关系的具体手段上会有所差异。美国国内甚至有人将中国界定为冷战以来美国所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

  “当前美国对华战略正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处置不当两国关系就会陷入‘新冷战’。”袁征说,这一进程从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就变得更为凸显。换句话说,当前的过程只是2010年以来承上启下的必然过程。即使换做希拉里上台,美国对华战略也会更趋强硬。只是特朗普的独特个性和商人气质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他看来,当前的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对华贸易战既有短期的物质利益考虑和国内政治考量,又着眼长期的战略利益。短期来讲,是压中国开放市场,增加美国对华出口,减少两国间的贸易逆差。与此同时,为共和党中期选举乃至2020年的总统连任获取政治资本。就长期战略利益而言,是打压中国战略崛起的势头,防止中国对于美国霸权的挑战。

  就短期而言,中美关系竞争又合作的总体框架尚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博弈会加剧,并上升为主导面。我早在2015年就已经公开阐述了这一点,2016年更是发表论文进行了阐释。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在加剧;另一方面,中美还需要合作。全球治理、地区安全与稳定、相互依赖等层面,美国很难同中国完全切割。

  就长期而言,还存在着多种变数。这主要取决于两国间的战略互动:美国的对华战略趋向,以及中国的战略布局与转向与各自国内的整体氛围。

  “中美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只能在新形势下进行性的调适。”袁征指出,美国不会像过去那样宽容中国,中国也会有意识地摆脱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中美之间的战略猜忌进一步上升,中国之间的博弈加强,会摩擦不断,战略竞争会长期化。在两国的战略布局中,对方都是一个问题。未来中美关系可能会出现三种场景:

  一是,中美最终达成妥协,维持竞争与合作的战略框架,使得双边关系能够维持总体上的战略稳定,在斗争和博弈中形成新的平衡。这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

  二是,中美陷入新冷战。中美战略调整,进行利益切割,双边关系大幅降温,各行其是。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三是,中美全面战略对抗,最终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这种可能性较小,但不是没有可能性。

  袁征重点谈及美国对台政策的趋势。他指出,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是由其维护自身利益的霸权心态所决定的。依照美国官方的表述,美国在台湾的利益涉及政治、经济、安全与人文交流等多个层面。美国将台湾视作“亚洲一个至关重要和可靠的伙伴”。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台湾这张牌的功能越发突出。影响美国对台政策有三大因素:中美关系的平稳与否,是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最大因素;两岸关系的态势同样会影响到美国对台政策的抉择;岛内政局同样是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一大因素。“不过,美国对台政策越来越受制于中美关系的态势,这是不争的事实。”

  袁征研判,特朗普政府尚难以改变美国多年来“一个中国”的政策框架,但会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战略定位等多个层面加大对台湾的支持力度,侵蚀“一个中国”的原则。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美国对华认知正在朝着消极的方向变化,要求对华强硬的主张在抬头,中美战略博弈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理性的声音愈发微弱。

  第二,就传统而言,共和党反共亲台,一向与台湾关系密切。

  第三,特朗普身边不乏亲台人士或对华强硬派。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博尔顿(John R. Bolton)、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等亲台人士上位,而国防部、国务院中的鹰派抬头,詹姆斯·马蒂斯和蓬佩奥都是对华强硬派。

  第四,“美国优先”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主基调。特朗普明确要求其盟友承担更多自身的防务责任,担负更多的防务费用,这预示着美国很有可能鼓励,甚至是施压台湾提升自我防御的能力,加大对台出售武器的力度。在中国大陆不断崛起的背景下,未来无论是台海两岸的局势来讲,还是军工利益集团施压而言,特朗普对台出售武器的原动力都在上升。

  第五,台湾加大对美游说力度、寻求美方支持的冒险行为将会持续。蔡英文当局深知美国的支持对于台湾的重要性,因此高度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重视对美国的游说工作。而来自台湾的移民逐渐发生世代更替,更多主张台独的年轻一代开始活跃于美国社会。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the Formosa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简称FAPA)和全球台湾研究院(Global Taiwan Institute)的活动都值得关注。

  未来特朗普政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台湾更多支持:一,考虑将台湾纳入到美国的印太战略之中,给予台湾更多支持。二,继续推进美台军事交流与合作,根据需要维持甚至加大对台出售武器力度。美国近年来一直在“低调”地加强同台湾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很多时候只做不说。三,派遣更高级别在任官员如内阁级官员访台。未来在任内阁级高官如能源部长、美国贸易代表等到访台湾的可能性尤大。四,有意给予台湾领导人或驻美人员更高的接待规格,放松或突破原有的限制。通过并签署《台湾旅行法》就是这一努力的实质性行动。五,对于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的诉求采取同情和支持的态度,支持台湾加入功能性的国际组织,如国际民航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及核不扩散机制的相关组织等等。

“当然,美国不会贸然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挑战中国大陆的底线。”袁征说,美国对台政策的推进要视中美关系的态势,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反应。其实各方心知肚明,中美关系不好,对台湾来说并非幸事。无论是台湾,还是美方任何的轻举妄动,只要触及中方的底线,必将招致大陆的强烈反制,甚至不能排除对台动武的选择。中国大陆着眼于两岸福祉,主张和平统一。可是一旦和平统一无望,那么诉诸武力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袁征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以我为主,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提高抗风险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无论对于应对美国的压力,还是应对台海局势的变化,我们都能沉着应对,不会自乱阵脚。

  二是学会与美国打交道,稳定中美关系。首先要了解美国,研究美国。深入研究,实地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要有力有节,既讲原则立场,又要灵活处置。在不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尽可能通过谈判与妥协来解决。第三,要善于利用美国内部的制衡机制,与美国国内不同群体形成利益共同体,从内部来反制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三是舆论引导,努力掌控国际话语权。这种舆论引导主要是对外,不是对内。而且应当内外有别,应当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摆事实,讲道理。除了传统媒体,还需要外文自媒体,更需要专家学者通过国际交流(开会、采访)发声,客观阐述中国的立场。

  四是继续开展多边外交,大力拓展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欧盟的合作空间。目前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国全面出击、四处为敌的傲慢做法乃兵家大忌,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运作空间。

  五是高度警惕美国通过各种小动作逐步取得突破的做法,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不能让步,应及时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手段并举,采取措施进行反制,并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在两岸关系上,现在的思路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软得更软,硬得更硬的做法还是有成效的,应当继续坚持。

  (中评社报道组:徐梦溪 郭至君 海涵)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650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