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关注:忆往昔 两岸话共扬中华文明

热点搜索

中评关注:忆往昔 两岸话共扬中华文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中评社 海涵摄)


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之子潘公凯教授(中评社 海涵摄)


著名工艺美术设计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常沙娜先生(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海涵)18日上午,“两岸共话书生救国,探寻烽火文化传承《朵云封事》新书座谈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举行。是次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民盟中央文化文员会指导,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主办,潘天寿基金会、北京出版集团承办。在座谈会上,两岸历史、考古、文博等领域专家学者与相关历史人物后人代表就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两岸如何共同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据了解,此次活动借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先生之子李在中的一本新书《朵云封事》的因缘,邀请到两岸历史、考古、文博等领域专家学者与相关历史人物后人代表,座谈抗战时期中国近现代考古文博学术体系,及中国艺术史研究体系在国难时期的萌芽和发展,并还原中国第一代考古文博学者共赴国难、救亡图存的生命历程,描绘几代爱国学者“胸怀天下”的集体群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表示,“九·一八”纪念日,也是在台湾通过“去中国化”教育大纲的日子,李在中先生给全体中华民族儿女,贡献了一本伟大的文化著作,书中包含政治的、文化的和艺术的各种意义。

  作为一个民族学者,白庚胜指出,当前中国的民族学欣欣向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面,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前一辈在战火中拨下的种子才能生根、开花、发芽、结果。试想如果没有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而如今,台湾有人要把汉语变成台语,有人要把中国史变成外国史,“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更要珍惜民族团结、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共同灿烂的伟大意义”。

  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之子潘公凯教授盛赞李在中先生的新书《朵云封事》,他表示,李在中先生非常难得,他在从事自己专业工作之外,把空余的时间都用来记录、怀念并重新把那段尘封的历史呈现给广大的读者,“这件事情本身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现在海峡两岸的关系非常微妙,也处于非常重要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李在中先生做这么一件事是致力于两岸文化的融通,致力于两岸文化人的交流,致力于两岸,希望能够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今后终有一日要走到一起,在这样大的背景之下,李在中老师这本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著名工艺美术设计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常沙娜表示,现在两岸的关系也很重要,此次座谈会把两岸的文化、两岸的交流和两岸的关系结合了起来。现在中央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关于这些,习主席也有很多讲话。中华文化需要两岸的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共同推广。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502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