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中小学校长谈教育交流:共同面向未来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李娜)第四届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17日在京召开,两岸近400名中小学校长共同参与了这一盛会。
两岸校长代表在当天活动开幕式上接受媒体采访,针对民进党在岛内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是否会影响到两岸教育交流,台湾中小学校长协会荣誉理事长薛春光对中评社表示,在“去中国化”的问题上,两岸应该共同处理“变”和“不变”,不变的是最基本的,是以人为本的,是从文化上长远的走下来,这些不应该去改变。两岸交流应该在彼此的长处上去做更多的琢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可“变”的部分,我们应该跑的比谁都快,但是对于“不变”的部分,我们应该坚持。如果只是为了变而变,这对孩子的发展、未来会带来影响。
谈及台湾高中历史课纲修改,薛春光强调教育非常单纯,不应该为了某一些目的而去除。他表示,历史完全没有国界,在教科书上看到或没有看到,在其他的平台上也可以去看,去了解,可是当孩子突然发现被抹杀、断章取义的历史,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你讲A他就听A,你讲B他就听B”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在网上可以看到不同言论,根本没有办法阻止。
薛春光表示应该给孩子一个很平实、很完整的呈现,至于怎么判断,由他们自己来决定,老师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一个逻辑、一个思考节奏,不要用太多束缚和框架框住孩子的思考。
台湾教育发展协进会理事长谢念慈在受访中谈到两岸教育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两岸教育更容易聚焦,更容易形成共识,两岸教育的互动是良性、正向的。他表示自己非常期待两岸校长在实务上的经验分享,能够共塑中华文化教育的趋势,同时衔接整个教育改革,争取对世界教育能够有所贡献。
北京市第四小学校长马景林在受访中表示,北京四中和台湾很多学校都有过往来,目前相互交流比较稳定的有台湾明道中学和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他们会进入四中的课堂听课,参与一些师生之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马景林发现四中的师生特别愿意与台湾师生交流,并且去到台湾参访交流,他们觉得台湾的学校、师生包括在创新等很多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马景林表示,两岸教育是相融相通的,四中师生觉得台湾的教育活动,特别贴近生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前来大陆交流的台湾师生对四中的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组织、教师授课等方面也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常来四中多多交流。
本届峰会由北京市台办、市教委和西城区政府共同主办,以“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为主题,面对两岸关系的复杂形势,继续深化往届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的初衷与成果,将京台基础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引向深入,促进京台两地基础教育共同发展、融合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241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