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何以促乡村振兴?郑新立:激活农村土地资本

热点搜索

何以促乡村振兴?郑新立:激活农村土地资本


郑新立做主旨演讲(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做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人大重阳)第36期重阳论坛,以“国际经济风云变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近百名听众和媒体记者参加,现场座无虚席。郑新立指出,我们有能力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体制,把剩余资金引导到乡村振兴上来,加快乡村的发展,关键是要从金融上启动。最大的办法就是农村的土地资本化。

  本次重阳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致辞,欢迎郑新立到访人大重阳。吴晓求在致辞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具备了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的金融,金融改革是推动中国金融现代化中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领域,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推动它的国际化,对于构建与中国大国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战略实质非常重要。 

  郑新立在演讲中谈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战略,还提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三者之间是个有机的战略组合。

  他指出,因为主要矛盾是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所以,主要矛盾就集中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本质上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反映。

  郑新立说,农村的环境脏乱差,食品和水的质量安全不达标等等,都是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远远滞后于城市。所以,城乡发展的差距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郑新立表示,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实现乡村振兴。我们改革开放40年,都是通过改革不断地推动了结构的转换,从而不断地释放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40年,在结构上,我们已经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80年代,我们通过农村的改革,实现了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崛起,解决了商品短缺的问题,轻纺产品、食品供给满足了需要;第二次结构转换,是在90年代,我们提出了振兴四大支柱产业,电子器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同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改革实现了四大支柱产业的振兴,不到十年就把重化工业和建筑业搞上去了;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通过发行国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十年时间,把我们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和无线网络搞到世界第一,所以,基础设施也搞上去了;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围绕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现在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百分之七十几,这个结构也调整过来了。产业结构上,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转变发展第三产业,现在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增长点。我们注重要素结构的调整,注重科技创新、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但这个任务还要继续完成。

  郑新立坦陈,进入到第二个十年了,我们国民经济结构里,轻纺工业、重化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搞上去了,第三产业也搞上去了。说来说去剩下还有什么结构上的问题呢?就是城乡矛盾,二元结构,剩下最后一个硬骨头。我们按照十九大的指示,集中力量,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把最后一个结构上的问题解决,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的收入能跟上城里人的收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能跟上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农村能建设得和城市一样漂亮。这样我们人均GDP就可以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总量就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他指出,我们有能力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体制,把剩余资金引导到乡村振兴上来,加快乡村的发展。过去我们老是想着靠财政政策,财政现在已经尽了最大的力,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已经占预算支出的10%,一年拿一两万亿。现在关键是要从金融上启动。最大的办法就是农村的土地资本化。今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了一个长篇报道,介绍了安徽、福建晋江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经验,把宅基地资本化,通过资本化吸引城市资本进来,大家合资来办一些企业、搞一些经营,一下就可以吸引到大量城市资本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搞活土地资源,把沉睡的土地资本激活,是目前我们金融界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郑新立介绍说,我们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实现,国务院确定了15个试点县,现在已经过了5年多了,试点经验已经出来了,已经报上来三个试点县,一是安徽金寨县,二是江西余江县,三是福建晋江市。

  他举例道,比如金寨县,拿1250万亿作为抵押,几年时间撬动贷款资金到乡村去,何愁乡村挣不到钱呢?当然,财政上还要继续加大投入,农村的宅基地潜力太大了,人民日报报道,江西余江县农村宅基地房产,就是农村所有的房子,倒塌的房子、危房、闲置的房子加在一起相当于现在农村总户数的52%,也就是说农村现在一多半的房子都在那儿闲着,有的院子里的草长了一人多高。这个土地资源浪费太可惜了。

  郑新立指出,如果我们把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推动,同时找到资金来源,把土地资源盘活,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完全有条件的。所以,现在面临着第五次结构大调整,就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我们要为第五次结构大调整找到改革的动力,找到资本的动力来驱动。

  郑新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工作,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策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了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包括十七大报告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多次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表了大量重要文章。主要论着收录在《郑新立文集》(共16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245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