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贾平凹馆的“狮子军”
中评社北京10月20日电(助理记者 刘大炜)古城西安到处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就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样一个工科院校内,都有一群“萌狮子”。这群“萌狮子”安静的立在贾平凹文学馆后的草坪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贾平凹在其散文《我有一个狮子军》里写道:“世上的木头石头或是泥土铜铁,一旦成器,都有了灵魂。”文学馆的这群石狮子,或坐或立,或憨态可掬或威武雄壮。虽然可能有人觉得这些狮子风格怪异,长相“丑陋”,但这种粗犷豪迈的性格不正与关中人民的性格相似吗?贾平凹文学馆的狮子,本质上不仅豪迈大气,更有三秦之地特有的原生态,正如贾平凹的散文,语言简朴,重在意境。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逐渐与中国文互相融合,成为看门守护的吉祥物了。在中国众多的名胜园林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的大门前,都摆放着一对石狮子用来镇宅护卫。直到现在,许多建筑物的大门前,这种安石狮以镇宅的遗风仍然存在。
说起来,狮子幷不是中国的原生物种,非洲、西亚以及南美的大草原才是狮子的原生地。但是在距离这些地方相当遥远的中国,从古至今,不管是权贵还是民间,随处可见“百兽之王”狮子的身影,不得不说是个有意思的现象。
中国关于狮子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域传》。书中讲到,东汉章和元年,即公元87年,大月氏与安息国各遣使节进贡狮子。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狮子作为一种具有灵力的神兽出现在中国的文化中。 唐代高僧慧琳曾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相传,龙生九子,狻猊为龙的第五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云吐雾。《尔雅·释兽》中记载,“狻麂如虎猫,食虎豹也”,于是有了“百兽之王”的桂冠,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312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