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议贸易战背景下两岸如何深化经贸合作
中评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 张爽 实习记者 付丽)清华大学“贸易保护主义与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研讨会23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两岸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言。与会学者认为,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两岸应持续深化贸易、投资及产业合作,携手共克时艰。大陆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开放服务市场、开放金融业、对台政策不断创新都将为台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台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雪琴从政治、台商对未来预期以及贸易发展三个方面谈了中美贸易战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影响。
她认为,首先,中美贸易战对政治影响较大。中美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两岸关系对立。在贸易战同时,美国签署台湾旅行法,提高军售武器等级等,给台独势力以错误信号。其次,中美贸易战影响台商对未来预期。外资占大陆出口45%,对美出口占近60%; 500亿美元关税清单影响不大,2000亿美元清单执行及明年初关税拟加至25%,台商将遭受直接或间接冲击。最后,影响两岸产业合作。蔡政府加大新南向政策力度,推动大陆台资返台及向新南向地区转移,削弱两岸产业合作及市场联系——两岸贸易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前9月两岸贸易总额、对台出口及进口分别增长3.1%、5.7%及15.2%。但与1-8月(13.2%、5.6%及15.4%),1-7月(13.8%、6.7%、15.9%)相比,增幅均出现放缓。未来,两岸贸易增速有可能减缓。
谈及两岸经贸合作新机遇,刘雪琴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扩大进口有利于两岸贸易发展。中国大陆继续降低进口关税,11月再降低1500多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降至7.5%。11月初在上海举办进口博览会,16万国内买家出席该展会。其次是大陆的服务市场开放带来巨大市场空间。预计2020年大陆健康服务业市场潜力达8万亿人民币; 2023年生活服务市场规模33万亿元。药品及医疗技术进口将实现重大突破。大陆还会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三年后放开保险、证券等行业。第三是对台政策不断创新。惠台31条出台后,16省区市35个地方先后推出具体落地措施,在产业、财税、用地、金融等多领域给予当地台资企业诸多政策支持;在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提同等待遇;最后,各地积极支持台商应对贸易战。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两岸如何应对挑战,刘雪琴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两岸应持续深化贸易、投资及产业合作,携手共克时艰。大陆稳台企、安台商,加快推出31条升级版,突出减费降税、支持扩大内销、加强研发创新。同时,大陆还要优化政策环境,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中高端产业培育新优势,增加不可替代性,拓展多元化市场,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各地尤其是特殊地区扩大开放力度,如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人才引进,支持台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采购,解诀台企融资难问题等;深化两岸农业合作,促进一二三产业合作发展,农场十工厂,农场十电商等;另外还可以支持台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中欧班列,赴非洲投资,支持台企赴大陆境外工业园,经贸合作园区投资经营。
台北醒吾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周添城认为,中美贸易战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特征。具体而言,其根本性在于中美贸易迟早有一战,只是在什么时间打,打到什么程度还不确定;中美贸易摩擦也有一定的战略性,如果中美之间有一方掌握一定自主性,就能够按照一定的节奏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调节。根本性源自经济原理,从所谓的比较利益原则、尊重产业差异到国际分工,这是顺应市场规律来进行的;战略性则强调经济性原则在发展过程当中,如果把人的因素和力量加进去,就不是顺着市场的法则来进行,而是会走向战争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利益问题逐步走到战争结果的一个过程。
“如果跳开中美目前对峙的状态,我们有没有机会去思考在当前的情况下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教育上去而不是过去?”周添城说,未来教育是大陆新经济的内涵,既然中美冲突不可避免,而大陆在新经济方面已经很领先,那么以中国为主发展大健康、大数据、AI等产业,以此来让台湾、东南亚等地收益,最终让这个部分成为中国未来对抗美国最有力的部分。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郑振清副教授通过对比2005年和2017年台湾家庭经济状况与对两岸经贸态度的交叉分析的两组数据,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首先,十多年来台湾经济不景气和家庭收入增长停滞,对民众的两岸观已经产生了累积性的影响,总的来说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支持度不断上升。
其次,单一年度的截面数据显示,家庭收入分配不均对两岸经贸态度有显着的影响,家庭收入增加者趋向于支持扩大两岸经贸,反之则不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台湾低收入家庭民众也支持加强两岸经贸关系。
再次,“九二共识"立场对两岸经贸态度也有显着相关,九二共识的支持度和加强两岸经贸的支持度成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最后,在全球化冲击和选举政治动员的年代,主观的、被感知的两岸经贸关系与客观的两岸经贸关系存在明显的差距,启示我们在继续深化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要重视对基层民众损益情况的了解,注重“以人为本”,使得两岸经贸关系走向包容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太阳花学运”类似事件的冲击。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409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