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答中评:深入民众支持率才会高
中评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海涵)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日前受邀参加了由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海新观察”第一次研讨会。与会期间,陈星接受了中评社记者采访,就台湾“九合一”选举态势发表了看法。陈星首先对关于“九合一”选举“国进民退”的预测表示赞同,而未能解决民政问题是导致民进党在此次选举中不占优势的主要因素。他指出,谁能够真正的深入民众、谁能够倾听大众的呼声,其支持率自然会高。
“国进民退”是目前舆论界对于台湾“九合一”选举态势的主流看法。对此,陈星表示赞同。他指出,首先在得票率方面,国民党会有较大提升;其次,在当选席次方面,国民党亦会大胜于前。
究其原因,陈星指出,当前民进党执政的包袱太大了,并且在亲民问题上表现不佳,迟迟未能解决民生问题,并引起了较大反弹,这是导致民进党在此次选举中不占优势的主要因素。
对于目前“九合一”选举中声势正旺、呼声正高的韩国瑜,陈星表示,不能单纯地把民众对韩国瑜的支持看成是民众对国民党的支持。当然,因为韩国瑜是国民党人、他身上带有国民党的标签,所以这种支持里边确实包含有民众对国民党的支持,但这并非是事情的全部。
他强调,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是选民心理的变化,即现在在选举中看政党标签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近期有学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去政党化”的现象。拿韩国瑜本人来说,他是个非典型的国民党人,最大的特点是有趣。韩国瑜不会很严肃地一上来就谈论政治问题。此外韩国瑜关注的一些议题多为民生的议题,再加之他能和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打成一片,故而吸引了为数众多的青年人的支持。
陈星认为,“韩国瑜现象”是台湾未来政治发展的一个趋势,包括台北的柯文哲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谁能够真正的深入民众、谁能够倾听大众的呼声,其支持率自然会高。
关于“统独议题”在选举中的作用,陈星分析说,“统独议题”其实是服从于另外两个议题的,分别是民进党长期建构出来的“仇恨议题”和“反国民党议题”。民进党一直是把国民党作为一个敌人,其所有的政治动员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主线来展开的。但是在国民党逐步萎缩的情况下,“仇恨议题”便趋于淡化,“统独议题”也自然不再那么高调,其背后隐含的对立和对抗也会变得消极。
此外,陈星还认为,当前在台湾,有关于“统独”的议题也渐渐地让位于民生的议题。毕竟老百姓想要好好过日子,每个人都梦想美好的生活。现在当这个蓝绿都不能满足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话,民众就会有另外的选择。
谈到选举中的青年人,陈星表示,青年人很少有原来的包袱。换句话说,原来民进党在其势力发展时期所建构出的那一套东西现在在青年人身上已经鲜少能看到痕迹。而且,随着两岸交流的规模和深度都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两岸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普遍,台湾青年能够共享大陆的诸多发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两岸对一些问题形成共同的认知,台湾青年人对“统独”的印象其实也是在逐步发生改变,这对青年一代的影响是深层次且长远的。就拿政治意识来说,台湾青年一代的去意识形态化的趋势比较明显,青年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生活,总体上呈现出生活化、平民化的趋势。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669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