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左希迎谈中美关系 挑战与应对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由人大国发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挑战与应对”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23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多位国际关系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左希迎就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及中方的应对之策发表了看法,他表示,中美之间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中美经济发展态势对两国关系的挑战、中美两国的战略认知存在一些问题以及特朗普本人在外交风格上有很大的独特性。对此,中国应该有宏观思维和宏大框架,并需要重新审视对美政策,理顺决策过程,此外,要注意小事件的大影响。
左希迎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有以下三点值得引起重视:
首先,中美经济发展态势对两国关系的挑战。他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恶化有大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军事力量快速提升,这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美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中美两国绝对实力差距仍然没有缩小,对此应该有准确的认识。
其次,中美两国的战略认知存在一些问题。左希迎指出,当前中美力量对比进入到一个质变的时期,双方的认知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美在对彼此重新评估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现实行为与威胁定位的错位。在最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认为自己对国际社会中的战略竞争有点后知后觉。从中国的角度讲,潜意识里一直把美国当作竞争者,尽管有时候不愿意承认。二是中美两国无意识的行为对彼此认知的挑战。中美两国都认为彼此可能没有对抗的统一战略框架,但是在两国媒体舆论和战略界的讨论,似乎又认为对方有一个战略框架。两国无意识的行为积累,有可能选择与意愿相违背的方案,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最终出现两国对抗螺旋上升的态势。
再次,特朗普本人在外交风格上有很大的独特性。左希迎认为,从外交风格来看,特朗普偏好于极限施压的战略,试图通过综合手段实现既定目标。在这一点上,特朗普敢于使用美国的国家力量,这一点与奥巴马截然不同。另外,特朗普可能在战略设计上没有意识,但是这种无意识行为打破了美国的既有战略格局。马蒂斯等战略家试图在特朗普设定的空间里重构美国的战略体系,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是不能低估特朗普政府形成一整套有目标、有手段、逻辑合理、政策可行的战略框架的可能。
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应对?左希迎指出,目前国内有几种观点,第一种是中国需要做一定程度的妥协,第二种是中国应该灵活反应或者重新韬光养晦,第三种认为中国应该强硬反击。在某种程度上,三种观点都对,但是都不完全。中国的应对措施不能是单纯的一种,更应该是三种思路的综合,即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议题领域中有不同的反应模式。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中国应该有宏观思维和宏大框架。左希迎表示,中美两国竞争涉及面广,不仅包括经济,也涉及到安全和政治。以安全领域为例,当前全球军控体系面临重组,地区战略平衡正在变动,以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的海洋问题凸显,如何应对诸多问题的挑战,这需要更宏大的思路,更需要战略性框架。
第二,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对美政策,理顺决策过程。他认为,当前中美关系暗礁丛生,而且中国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合理审慎地规划、制定、执行国家对美战略。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在冷战初期设立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经验,加强对美战略研究和规划。
第三,要注意小事件的大影响。左希迎说,2018年9月30日,美国军舰迪凯特号在南海进行自由航行,中美两国军舰相遇。从战术上来看,这是一件小事,但是从战略上来看却影响巨大。在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的时刻,两国如何去管控小的事件引起的大影响,可能是目前中国需要认真思考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763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