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数民族走进鹅湖书院 寻踪朱子文化
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李娜)江西铅山县自古就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好地方,这里人才辈出,文化灿烂,素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称。八百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鹅湖之会”更让铅山鹅湖镇享誉海内外。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江西参访团一行于11日走进上饶市铅山县鹅湖山麓下的鹅湖书院,一同感受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追怀先哲大家之风范。
鹅湖书院是古代江南“四大书院”之一,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经历多次战乱被毁坏又重建,现在看到的鹅湖书院是经历了清康熙年间的整修和扩建,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幽雅的环境、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令参访团成员赞叹不已。同时,鹅湖书院还举行过海峡两岸朱子文化寻根之旅、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等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对加深中华文化的理解、增进两岸友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著名哲学家吕祖谦邀请朱熹、陆九渊和陆九龄兄弟等人相聚鹅湖寺,展开了一场理学与心学的激烈交锋,“鹅湖之会”历时三天,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会,首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也是我国学术史上最早的学术论辨之一。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方面,他强调“格物致知","格物”即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因此他在教育上主张博学穷知,联系实际。做到有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辟其实”。
陆九渊则是”心学"的创立者,他认为”字宙即吾心,吾心即字宙”。在他看来,因为"心即理",所以"致知"就可以"不假外求”,只要明本心就可以了。主张致力于”求诸本心”。
书院保存有明清十三通石碑,记载了鹅湖之会论辩经过、历史定位及历代修缮书院情况,对研究书院历史和弘扬书院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199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