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维持现状仍是美两岸政策主流意见
中评社华盛顿4月12日电(记者 余东晖)尽管在美中战略竞争激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对华强硬派鼓吹改变美国已经实施了40年的一个中国政策,但最新在华府举行的美台关系研讨会透露的讯息显示,维持现状仍是美国台海两岸政策的主流意见。
日前华府三个顶级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联合举办“台湾关系法40周年与美台关系”全天的研讨会,邀请蔡英文进行视讯对话,许多美国知名学者参加,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首席副助卿墨菲做压轴演讲。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为近年美台关系研讨会所罕见。相比之下,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迄今为止,在华府并无如此规模的中美关系研讨会。
这种状况并不出人意料,用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前贸易代表佐立克的话说,华府政策圈对中国的态度往最好了说是恶化,非常负面。在此背景下挺台呼声高涨,支持台湾的举动频频,亦不足为奇。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萨特(Robert Sutter)在上述研讨会上指出,“台湾关系法”本是美国国会对行政当局在台海两岸政策上的制衡,而今在美国对华政策全面强硬化时,美国国会与特朗普政府站在了一起。这反映了美国担心中国这个“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可能主导世界的紧迫感。他说,强劲的势头正在发生,是40年来美中政策最大的变化。这种势头有可能超越特朗普时期,持续相当长时间。
萨特表示,在此背景下,台湾在美国的战略盘算中愈益突显,其背后的驱动力相当强劲。台湾是美国对中国施加杠杆的着力点,驱动着美国更强力支持台湾,而以前担心的支持台湾对美中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的“刹车”变弱了。他说,“广泛定义”的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灵活的,事实上美国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依然没事。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这是美方在宣示其台海两岸政策时总是会提到,这个“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与中国强调的一个中国原则,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以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为基础,美方还加上了“台湾关系法”。一切支持台湾的行动都可以基于“台湾关系法”,而美方也据此称并不违反“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首次副助卿墨菲在研讨会上被问到美国如何实施“台湾旅行法”,如何提升美台高层交往层级,如何加强对台军售时,再三强调要放在“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框架”背景下来考虑机会与可能的行动。
美国一直宣示自己在台海和平稳定方面有深切的利益。在美国看来,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就是要在“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下维持台海现状。近期美方已经公开指责北京正在改变台海现状。不过在台湾大选即将来临,“台独”势力更加活跃,被美方认为理性的蔡英文面临独派巨大压力时,台湾会不会重现陈水扁时期那种情形,也是美方学者关切的。
前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在研讨会上指出,美中关系正处于困难期,今年将处于危险期,因为台湾、美国都将进入选举季,中国大陆也有政治因素,许多事情因内部政治驱动。她称,如果看两岸关系和华府-北京-台北三角关系,任何一方都少有动因来打破两岸现状,包括北京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处理,仍可支付得起两岸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
在董云裳看来,处理两岸关系和三角关系只有一个选项:“尽可能长地维持现状。”她认为,“无限期延长现状”有清楚和深切的基础,那是美国正在做的,虽然越来越困难。为此董云裳提出三个“事实存在”(de facto):一,台湾是事实上“独立的、自治的”政体。二,在一个中国的概念上,全球已达成事实上的共识。三,台海两岸事实上有两个系统在运作。
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的董云裳称,如果把这三个现实放在一起,如果两岸可以建立某种明确的、坦率的、直接或间接交流渠道,会有很多事情可做,保证在稳定基础上维持现状。她认为这是某种“约束共存”,因为各方都会有约束以保持平衡,这基本上就是美国最近几十年一直保持的,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需要继续保持的。董云裳说,这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继续维持现状,这需要三方面很多有技巧和负责任的领导。她也相信,维持现状的关键之一是保持一定的模糊性,为外交努力和调整现状以适应新现实提供空间。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预期,北京会继续稳步加大对台北的施压力度,但考虑到军事行动的代价和风险,以及由此激发的台湾民众情绪,只要北京觉得时间还在他们一边,就会避免动武来强行统一。
奥巴马时期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的何瑞恩预期,美国将继续强劲支持维持两岸现状,不是出于利用台湾来挑战中国,而是出于认识到美国在全球的地位与台湾的未来相联系。他承认,美国将在言行上支持台湾,但如何应对北京对台施压,令北京克制,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长期挑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199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