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富权:王金平自知大势已去但仍提高“价码”

热点搜索

富权:王金平自知大势已去但仍提高“价码”

  中评社香港5月3日电/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在与韩国瑜会面,达成谅解后,并未停歇,继续策划与王金平、朱立伦、郭台铭会面。昨日登场的是王金平,过程只有约四十分钟。会后“循例”也是吴敦义并未与王金平一道会见媒体,而是由国民党文传会主委程美华陪同王金平到中山厅召开记者会,然后也是由文传会发出新闻稿。而王金平在记者会上逗留的时间仅约二分钟,发表三点声明后仅是随意回答记者们一两个问题,而不准备全面系统地向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更是以要赶行程为由,就匆匆离去。

  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 王金平发表的三点声明的内容是,对于党中央要提出的初选办法,他特别表达三点意见提供党中央参考,第一、国民党是民主政党,这个民主政党,一定不能因人设事。第二、初选办法符合公平公正原则。第三、重申一路参选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当媒体追问,如果初选要办辩论,会参加吗?王金平说,这个他昨天回应过,他非常愿意。至于是否希望所有候选人都能参加辩论?王金平说,党有党的提名作业,他予以尊重。而高雄市长韩国瑜似乎没有参加辩论的意愿?王则回说,他谈他个人不谈其他人。

  此显示,在强大的“韩流”与“台风”双重并加迭袭击之下,王金平知道自己参选“总统”的大势已去,无论党中央最后确定运用何种方式来决定“总统”参选人,都不会轮到自己。但他还要提高价码,目的是要共享国民党即将获得的胜利成果。却又不敢硬来,担心将会适得其反,因而又适当地留有余地。

  王金平的三点声明,明显地是要反对吴敦义为“迁就”韩国瑜,日前在中常会上综合中常委们提出的各种提案,最后作出裁示,把主动表态参与“总统”初选的候选人,以及被动有意参选“总统”的候选人,全部纳入初选机制,党中央会逐一克服每位候选人的困难,让他们都能够纳入此次初选,并以“全民调”决定“总统”候选人。并认为这不是民主政党应有的所为,不符公平公正的原则。

  但是,王金平却又不敢直接明说,而且借助香港《明报》四月三十日刊登署名“马家辉”所撰《他们与蠢的距离》一文,痛批国民党将传统的“三七制”民调转为“全民调”,并主动把高雄市长韩国瑜放入初选名单的做法,简直是“保韩条款”。
  但主持了二十多年最能体现民主制度的“立法院”的王金平,似乎是忘记了民主制度的最高境界,就是以“人头”代替“拳头”,“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既然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王金平即使是有意见而且也可以保留个人意见,但也得服从遵守。何况,王金平展示的香港《明报》来论,也只是批评“全民调”,而还没有提到将被动的参选人也纳入民调,更没有提到“征召”。

  诚然,“全民调”对王金平极为不利,因而他主张采用传统的“三分党员投票,七分民调”,王金平是寄望于“党内投票”部分。实际上,“九合一”选举后的这几个月来,他就频密走动基层,尤其是地方派系势力“龙头”,争取他们在“三分党员投票”中,支持自己。而据说其工作也有所进展,这是不同于赞同“全民调”的朱立伦的,朱立伦认为自己的民调较高,采用“全民调”对自己有利。

  但是,王金平和朱立伦当时的“算计”,并没有将韩国瑜,还有后来的郭台铭“计算”在内。实际上,在韩国瑜和郭台铭先后加入战局之后,即使是“三分党员投票,七分民调”,王金平也没有赢的机会,采用“全民调”朱立伦得也不可能取胜。在“讨厌民进党”的氛围仍然存在,而韩国瑜、郭台铭也可以将“不信任国民党”的情绪有所化解,因而国民党将能重新夺回政权的难得机会面前,无论是地方派系势力,还是“讨厌民进党”的非国民党籍民众,都极为担忧国民党会错失此良机,因而不会将胜选的愿景托付给本来就是胜选机率不高的王金平。

  实际上,王金平所仗恃的“三分党员投票”,是地方派系势力。但不要忘记,在“九合一”选举中,地方派系之所以听从王金平的号召及协调,是以国民党为背景的,是服从“国民党胜选”的核心利益的。王金平如果脱离了国民党,王金平就什么也不是,只是王金平自己。就象古希腊神话的巨人安泰一样,只要双脚脱离大地,就不是勇士,更没有力量,什么也干不成。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有韩国瑜或郭台铭入局的话,王金平坚持“三分党员投票”,不但这个主张将会得到中南部地方势力的支持,而且在实施“党员投票”时,可能会囊括地方派系实势力可以支配的党员的选票。如果党中央“忽视”王金平的主张,“迫使”王金平脱党参选,地方派系势力也可能会“陪佢玩”。但是,当韩国瑜和郭台铭“横空出世”,使得国民党胜选的机率大升后,已经是处于“久旱盼云霓”的国民党人及其支持者,还有那些“讨厌民进党”的非蓝军选民,又有谁会愿意去支持王金平?无论是王金平参加国民党内初选,还是脱党自行参选,都将得不到他们的选票。何况,王金平倘是脱党参选,必须征集二十七万张选民连署书,这是一项庞大的工作,还有选举经费的筹措。王金平虽然人脉关系不错,但在没有政党背景之下,如何能行事?
  因此,王金平昨日的匆匆离去,不愿接受媒体系统全面的采访,其中一个不愿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倘党中央“一意孤行”,他是否会脱党参选。此前,当王金平身边的人曾经放风,倘国民党的初选程序不合王金平的心意,王金平将会脱党参选。这确也让吴敦义紧张了一阵子,而王金平也在窃喜,此招果然有效。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在韩国瑜、郭台铭先后参选之后,王金平此招的“武功”已被废掉,倘再继续使用,就将适得其反,不要说是真的脱党参选,将会导致他永远离开政治舞台,就只是既要留在党内又要“放风”,也将会影响胜选后分享胜利成果的权利。

  因此,王金平昨日的三点声明,只是表态,否则连这样的态度也不表达,此前自己的坚持,就将完全是不具正当性和合理性,自我否定。而且,王金平也需以此来继续保持高压,作为自己谋取最高利益的“筹码”。但又不敢过于强硬,以免“筹码”变质,过犹不及,只是拿香港《明报》的文章来说事。可见,王金平还是拿捏得较为准确。

  实际上,不少人都分析认为,时至如今,王金平已经知道自己参选“总统”的机会,是“大势已去”,因而只能是以继续较高“筹码”的“价位”,来换取党中央再次为他修订“不分区立委”提名规例,第四次提名他为“不分区立委”参选人,并将他摆放在“安全位置”内。在当选后,籍着国民党夺得“立委”议席过半的优势,再次当选“立法院长”,延续政治生命四年。

  这对于国民党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符合最大公约数的好事。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由于“不分区立委”是建基于党籍之上的,退党后就失去“立委”议席,不像“区域立委”退党后其议席仍然有效。因此,将王金平继续摆放在“不分区立委”,也有利于加强对他的牵制。更重要的是,提名一位绝对忠心的党籍“立委”参选“立法院”副院长,并为其“保驾护航”保证他当选,就可实现对王金平的“就地监督”。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379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