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正视“中华民国”躯壳化的事实
中评社香港5月16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发表时评说,投入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初选的郭台铭,在接受《天下杂志》专访时谈到,他基本上并不同意“九二共识”,除非是以“一中各表”为前提的“九二共识”,且他所认知的“一中各表”是“一个中华民族之下,各有“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郭台铭的观点值得两岸的重视,但原因并非在于“人尊言重”,而是恰可反映出许多台湾民众所能理解的两岸关系。
时评说,郭台铭虽是国际重量级企业家,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全球视野,但对于牵涉了国际法、国际政治和“宪法”法理的两岸政治定位问题,却和一般台湾民众的经验与认识,并不因他的企业成就而有太大的差异。可想而知,郭台铭是从他的经验中形成对两岸关系的认识,认为“一中各表”的结果证明“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自存在的事实,加上同属一个中华民族,成为他所理解以“一中各表”为前提的“九二共识”。
例如,目前国际间的确各自存在“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本护照。甚至于,两岸人民往来交流在入出境时,航空公司或甚至入出境管理单位,也还要查验“两国”的各自护照。然而,郭台铭可能忽略的是,两岸人民往来交流入出境时,须查验的必要证件是“台胞证”和“大陆地区人民入台许可证”,而这却是同为中华民族的华裔新加坡国民,入出境两岸时所不需要具备的身分证件。
上述“台胞证”和“入台证”的产生,正可说明“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精神。这也就是说,两岸双方都可以看得到对方的护照,在属于事务性的事项方面,在必要时可视为有效的证件,但作为身分证明的根本证件,则必须是“台胞证”和“入台证”。此一情形,即象征两岸间“同属一个中国”;但对于一个中国的认定,在事务性的事项上双方各自“默认”,而在涉及主权问题上,则为“各自表述”。
郭台铭应该还不能了解,两岸间透过“法理”和“模糊化”政策来处理政治定位,而这种关系也是全世界绝无仅有。“中华民国宪法”明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统治的地区,仍为“中华民国”的领土;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明定目前“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地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法理上,双方互相不承认对方国家的存在,反而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郭台铭若以南北朝鲜和前东西德的分裂国家经验,可能无法理解“一个中国”的“国家”,在两岸间的法理上并未“分裂”。但在国际法上,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居于绝对的少数,这也造成郭台铭高呼对岸应认识或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
两岸目前互不承认主权,法理上均是“有我无你”,“无视”对方的国家存在,才维系了国家并未分裂的一个中国。然而,“中华民国”在台湾面临只剩“外壳”,血肉精神孕育成朝建立新的国家迈进,这反而是有意争取大位的郭台铭,所先应正视的现象。
换言之,当台湾民众愈具有“中华民国”主体意识,自也愈加心怀两岸之统一,“中华民国”的国际空间反而愈大。马英九执政时代,两岸达成外交休兵的默契,“中华民国”的邦交国并未滑落,参与国际组织的机会增加,这就是个证明。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489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