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学者论新时代如何促两岸和平统一
中评社岳阳5月23日电(记者 张爽)全国台湾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5月22日在湖南省岳阳市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和平统一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主题发言,从台湾的“双非势力”、台海事务中的美国因素、两岸如何进行“融合发展”、 大陆对台公共政策等角度论述了新时代如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郭震远认为,经历2014年、2018年两场“九合一”选举之后,台湾的“双非势力”(即非国民党、非民进党人士总和)得到明显发展,而“政治素人”柯文哲当选并连任台北市市长,则形成所谓的的“柯文哲现象”。“双非势力”的发展,特别是“柯文哲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是台湾政局变化中重要的新因素,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郭震远认为,柯文哲在其台北市市长第二任期,将基本延续第一任期的两岸关系政策,将继续坚持用模糊方式回避两岸统“独”问题,以谋求“和平红利”,但是已有迹象显示,柯文哲如果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其两岸关系政策很可能演变为“隐性台独”政策。
郭震远说,柯文哲如果2020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特别是如果胜选、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其两岸关系政策将会有重大调整。在柯文哲固有的“台独”理念和立场、个人特质,以及与“台独”头面人物、日美分裂势力的密切关系等的综合影响下,最可能调整的方向将是以坚持回避与大陆直接的统“独”对抗为基本策略,争取实现台湾长久不被大陆统一的目标。这一两岸关系政策走向,不同于李、陈的“急独”政策,以及蔡英文的“缓独”政策,如果这一政策走向得以推进,将可能导致虽然两岸直接的统独对抗不甚明显,但两岸统一却由于台湾方面百般回避,而被无限期间拖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主任汪曙申表示,2016年5月蔡英文执政后,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台海事务中的美国因素出现变化,美国对台海形势的认知发生转变。2017年特朗普执政正式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内部加大对华竞争与遏制的政治共识形成,中国大陆塑造“巩固一中、遏制台独、促进融合”的台海新态势,都促使美国重新评估台海地区形势,根据美战略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调整。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研究员沈永峰从一个长期从事两岸具体工作的一线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月2日讲话需要把握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持从两岸关系发展大势中检视我对台方针政策的实际效果。习总书记在1月2日的讲话中不讲40年来,却讲70年来的两岸关系,就是要给7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定调,也为以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定性。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继往开来”,前70年是“继往”,后30年是“开来”,从具体上说,“继往”的70年是一体的。
二是坚持以融合发展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两岸关系发展70年来,无论是“武力解放”还是“和平统一”,应该说破局的主动权一直操之在我,而主导权的争夺则更加微妙,随着我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我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能力也持续增强。当前及今后,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的利器和抓手就是“融合发展”。
至于如何进行“融合发展”,沈永峰认为,首先,要瞄准“聚同化异”来推进“融合发展”。其次,要以落实“两遇”来推进“融合发展”。再次,要结合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来推进“融合发展”。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肖日葵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新论述、新思想的指导下,大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公共政策。特别是,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出台了惠台31条。大陆颁布实施的对台公共政策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对台公共政策是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和平统一的架构下进行总体设计,以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为政策目标,因而能更加积极建构、主动作为,从便捷和服务于台湾同胞投资、生活、社会参与等进行前瞻式的设计。
第二,大陆对台公共政策体系是置于对台政策体系总体目标之下,主轴就是为了让两岸人民更加便捷、低成本生活在一起,经由生活共同体的建设达至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第三,大陆对台公共政策内容涉及到了台胞在学习、生活、投资等诸多领域,并且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组织和经费保障运作。
第四,大陆对台公共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和发展性,将其作为两岸社会经济整合的重要工具。大陆惠台政策必将促进更大规模、更便捷的两岸人民往来,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晓栩表示,在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今天,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将台湾问题工具化,以及台湾蔡英文当局“联美制陆”挟洋自重严峻复杂的形势,习总书记的讲话清晰坚定地向世界尤其是美国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篇重要讲话是指引整个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路线图”,向世界表明中国将以更明确的要求、更清晰的路径、更强劲的力度、更务实的举措,推进统一进程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543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