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专访:黄清贤谈两岸一中
中评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李娜)端午节前夕,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台湾成功大学前两岸统合中心执行长、中国国民党前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黄清贤在天津参加活动时接受中评社专访,他认为国民党应该深入思考自己的两岸论述,现在的国民党两岸论述又退回到2008年的旧论述,如果都不敢往前进,久而久之两岸论述反而会成为国民党的一个弱点,输给民进党的“台湾主体性”。
黄清贤表示,在当前的内外环境下,国民党其实是占得一个先机。国民党应该要敢讲并讲清楚自己的一个方向,让人民觉得既可以稳住“台湾主体性”,又可以在一中架构下和大陆有一个良性互动,也有助于两岸携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专访中,黄清贤重点就国民党两岸论述、两岸关系发展、“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美台关系等焦点议题发表了看法。
以下是专访问答:
中评社问:请您先评价一下当前的两岸关系?
黄清贤:现在民进党其实在酝酿仇中、恨中、反中态势。随着2020大选接近,民进党短期内没有有效方法提升经济发展,所以要操纵政治,如此一来,会让两岸之间有“不伦不类”的关系。首先问题最严重是美国,特朗普上台之后,因为中美贸易的关系,所以一直把台湾作为一个筹码,使得两岸关系变得复杂。但是也存在转机,因为两岸民间交流频繁,虽然民进党一直在设置障碍,但如果大陆对台胞来说,是有利益、好处、发展的地方,那么民进党想挡也挡不住。我看到现在很多台生台青前赴后继要到大陆来,这就是转机,大陆想要把两岸关系做好,这也是一个契机。比如今天举办的活动(“传承文化 爱香端午”在津台青台生共迎端午主题活动),邀请在津的台湾年轻人来社区一起包粽子、过佳节,感受到家乡感觉,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更有认同感。所以说,目前两岸关系发展“危机”里面也有“转机”,如何把转机放到最大,管控危机风险,是现阶段要做的。
中评社问:国民党之前对两岸论述定调,提到有“不统不独不武”,“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您怎么评价国民党的两岸立场?
黄清贤:我觉得国民党要深入思考两岸论述,因为这其实是国民党的一个利多。国民党本身的两岸论述其实非常值得反思,他所提的“不统不独不武”、“一中各表”其实都是2008年马英九上台时候的论述,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号已经提到“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现在民进党在用敌我关系处理两岸关系,国民党既然同样是一个中国的态度,为什么又退回到2008年的“一中各表”、“不统不独不武”,这样的论述能否取得人民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因为国民党如果要去跟民进党去抢所谓“台湾主体性”的神主牌,是抢不赢民进党的。民进党的“台独”党纲是其在谈“台湾主体性”时候的强而有力的力量支撑。那么国民党的“台湾主体性”是什么?难道也要慢慢的往“独台”、“台独”走?所以国民党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利基。
而所谓的“台湾主体性”,绝不是要把台湾排除在大陆的主体性之外,而是在两岸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去融合发展。国民党的党纲政纲里面写的非常清楚,是希望一个富强统一的中国。所以国民党应该去思考如何将其论述出来,否则候选人也是跟着2008年的旧论述走,碰到两岸议题的时候,铁定是会回避。现在韩国瑜敢讲“九二共识”,但是他也不敢往前进。如果大家都不敢往前进,久而久之两岸论述就会被弱化。一旦民进党提出一个“台湾主权”论述,国民党就会招架无力。因此,国民党如果要担负起两岸和平发展更大的责任,在两岸论述部分应该要深思。
中评社问:那您觉得国民党在“台湾主体性”上应该再做出怎样的论述?
黄清贤:这是一个必须要去慢慢营造的过程。首先要告诉民众说,我们所谓的一个中国是在维持“中华民国”主体性和正当性。而这个正当性的法源,和大陆是分不开的。回到“九二共识”,对于台湾来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在谋求统一的过程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认识有所不同。所以两岸谋求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大前提,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前提下的另外一个重要基础,最后对一个中国的认知存在一个空间,这是我们可以互相磨合的。可是如果连这个大前提都不敢去提,那么势必后面的论述就会被异化,异化成民进党现在所说的“中华民国台湾”。民进党的“中华民国”是以台湾作为一个“主体”,那么国民党是否也是以台湾作为主体?现在国民党找不出一个好的利基。如果只是去强调发展台湾经济,那如何与民进党区分?
当然现在两岸不是一步到位的去谈统一,大陆的决策者也知道统一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我认为必须要把握住方向,如果这个方向都不敢讲、不敢做,那么连这个方向都会失去。今天去谈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当大陆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时候,民进党铁定要谈“一中一台、两个中国”,那么国民党应该谈什么?要让人民觉得既可以稳住台湾主体性,又可以在一中架构下和大陆有一个良性互动,也有助于两岸携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这些话是人民可以听进去的,这样既可以保住经济发展,也能保障人民的利益安全。所以国民党仍有很大的空间做出努力,但因为选举太过频繁,迷失在选举过程中,所以在两岸论述上,一直没有仔细的去做一些深入的讨论。
中评社问:您觉得国民党的两岸论述现在在选举中能占到优势吗?
黄清贤:如果按照国民党现在论述的方式,是不占优势的。因为现在国民党的政治前提与民进党趋近,这样就会输给民进党的“台湾主体性”。可以看到韩国瑜敢讲“九二共识”会让人觉得很惊讶,说明两岸论述已经变成一个弱点。现在民进党没有办法把两岸关系处理好,所以就看国民党怎么处理两岸关系。但当国民党去处理两岸关系时,民进党就会把你推向“卖台”,而国民党自己又讲不清楚。就现在来说,国民党可以和大陆有非常好的交流,可以做对两岸、对台湾经济发展有益的事情,其实占到很好的优势,可是因为在定向上不明,会使得在选举中屡败屡退,包括当前两岸面临的危机,有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把话说清楚的政治团体,来把两岸关系导向一个正面的发展?坦白说,这才是台湾迫切的当务之急。
中评社问:您刚才回答中谈到一个中国还有认知空间,两岸可以去互相磨合,但大陆已经明确两岸同属一中没有模糊空间,您怎么看?
黄清贤:我觉得大陆说的“一中没有模糊空间”是针对民进党,因为是民进党一直在模糊一中。民进党讲“中华民国”,他们把中华民国宪法及相关的解释拿出来当挡箭牌,使得大陆不得不强调一中没有模糊的空间。那我们回头去看2016年之前,大陆并没有“强调一中没有模糊空间”的说法,那时两岸有所谓的“九二共识”,是不涉及一中的政治内涵。因此,我强调要去谈“九二共识”的重要性,现在“九二共识”在台湾,就像“一国两制”一样被污名化,所以大陆当时用“九二共识”来取代一中原则的概念。民进党上台后歪曲“九二共识”,使得大陆必须要把一中原则讲清楚。如果国民党上台后,大陆对其有足够的互信,就不会在一个中国这个议题上那么明确,我们应该会有一个谈的空间。但国民党不应该沾沾自喜,如果有机会再重新执政,一中不应该成为两岸争议的焦点,而是要落实两岸进一步走在一起,这才是国民党必须要去思考的。
黄清贤:同时,现在在台湾,一个中国和“一国两制”被污名化,所以国民党应该多提《中华民国宪法》,因为《中华民国宪法》里面明确大陆所说的一中原则,即我们彼此之间属于一个整体。国民党应该运用好《中华民国宪法》去推进现阶段的两岸关系发展,而不是让民进党先掌握话语权,将《中华民国宪法》限缩在台澎金马。国民党现在连《中华民国宪法》都不常讲,担心被扣上“红帽子”,但《中华民国宪法》是民进党都不敢否认的,他们也是在用“中华民国”作为一个挡箭牌。包括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是要求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双方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美国也不否认一中,所以即便民进党想脱离一中,美国也不会允许,因为会带来他们也不可承受的风险。所以,在这样一个外在环境下,国民党其实占有一个先机。
中评社问:您说到外部环境,前段时间美国众议院通过两个涉台法案,重申美国对台湾的承诺,打算“对台军售常态化”,近期还有美舰频繁过航台湾海峡、美台“国安”高层首度会晤、双方高调举行活动庆祝所谓“与台湾关系法”成法40周年等,包括现在民进党初选时期,双方往来密切,您怎么看?
黄清贤:现在中美贸易谈判,特朗普必须要垫高他的筹码,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就是台湾问题,只有把台湾问题闹大,才可以加大谈判的筹码。民进党也知道自己可能是一个筹码,但是他们有“台独”党纲,又不承认“九二共识”,所以逼着民进党势必要往美国这边靠,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应该管控好这个风险。我觉得大陆在台海局势上要有自信,大陆已经不是1990年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现在大陆完全有实力可以将台海局势稳定下来。同时要让美国知道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决心和自信,那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也会更加谨慎。其实美国通过《台湾旅行法》后,派出互访的美国官员层级也不是特别高,表明美国方面也知道台湾问题是大陆的核心利益。
还有,关键在人民,要让台湾民众知道,大陆对于台湾民众是友善的,加之台湾民众也不希望发生军事上的冲突,这样反而会给民进党一个压力——如果一直跟着美国走,将场面弄得不可收拾,最后上战场的还是人民,相信台湾民众一定不会答应让台湾作为美国的一颗棋子去随意使用。
中评社问:习总书记在“1·2重要讲话”中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主张两岸开启民主协商,并表示出对台湾民众极大的善意。但蔡当局一直打压来陆交流人士,您认为现阶段应如何推进两岸民主协商?
黄清贤:我觉得两岸民主协商要分阶段来走。以两岸目前的状态,因为两岸官方不相来往,所以现阶段,短期的民主协商方式应该是透过民间,两岸的融合发展和“一国两制”其实是一体两面,最后就是通过融合发展,走向一国。所以如果可以在融合发展方面讲得更加深入,比如大陆从国台办的“31条”到73个省市都提出的相应的惠台措施,让在大陆生活的台胞可以感受到两岸其实就是一家,甚至于就是一国;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个灯塔效应,就是让台湾民众感受到“一国两制”不是洪水猛兽,是可行的方案和安排。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建构起现在两岸最缺的互信,互信建立起来之后,后续的民主协商更会水到渠成。
我认为现在要推进民主协商去想“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不如去想如何建构互信。也就是说在既有的融合发展基础上,建构起两岸互信基础,让台湾民众看到大陆政府言而有信,是真的把台湾民众当成自己人。否则现在两岸官方的力量“卡”住,无法一步到位,直接谈统一也比较空洞,因为民众不见得认同。
最后,黄清贤说,“我们不应该对两岸关系发展悲观,因为一旦对两岸关系发展悲观,那么受害的一定是人民。所以,所有民众都不应该悲观。”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701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