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海内外中华学子聚鹭岛 共话两岸
中评社厦门6月23日电(记者 海涵)22日上午,第六届两岸学子论坛邀请6位海内外华人学生就两岸关系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与本届两岸学子论坛的分论坛议题保持一致,6位发言者分别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两岸交流角度出发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据悉,第六届两岸学子论坛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海峡交流文化中心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承办。
中评社记者在现场聆听了六位学子的发言,并对其中与政治、经济相关的发言予以重点关注——来自马里兰大学的王冠从政治角度出发,谈到了大陆惠台政策对台湾民众大陆印象的作用;来自厦门大学的李夏培从经济角度出发,谈到了“惠台31条”对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作用。虽然角度各异,但两位学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陆惠台政策”为研究主题,可见大陆惠台政策在各界所引起的关注度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之大。
王冠以“大陆惠台政策对台湾民众大陆印象的作用”为主题进行发言。她表示,中国大陆惠台政策在提升台湾人的大陆印象方面差别显着,“一些惠台政策提升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而另一些政策反而降低了台湾民众心中对大陆的整体印象,有些甚至引起了民众对大陆的仇视情绪。”
基于这样的观察和发现,王冠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先提出了假设——“大陆惠台政策在提高台湾民众对大陆好感度方面,最为有效的是单向且针对普通民众的政策,其次是单向且针对行业或企业的政策,再次是互惠且针对普通民众的政策,最后是互惠且针对行业或企业的政策”,并以两岸服贸协议的签署和“惠台31条”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分析,王冠认为,大陆惠台政策在提升台湾民众大陆印象方面差别显着。一些惠台政策,如“惠台31条”显着提高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而另一些政策,如两岸服贸协议的签署,则引发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排斥。单向、针对台湾民众的惠台政策在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好感方面最为有效,而互惠的、针对台湾某一行业或产业的政策的正面效果则很小。今后大陆惠台政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重点考虑其政策方向及对象,以提升大陆在台湾民众心中的好感度,促进两岸心灵契合。
李夏培的发言以“‘惠台31条’对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作用”为中心。他谈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是以基层和民间的交流交往为主的,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认同这四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其中,经济交流推动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承载着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加深两岸认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他坦言,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也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台湾当局的政治阻碍、两岸认同差异以及两岸制度的区别。
李夏培说,《惠台31条》有三个特点,一是为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提供与陆资企业和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二是从经济、社会层面延伸至文化、心理层面;三是带动各地方落实《惠台31条》。他认为,《惠台31条》对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有很大作用,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开放广阔大陆市场,有利于吸引台湾优秀人才,有利于促进两岸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两岸金融领域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台胞“中国人”认同。
最后,李夏培为促进《惠台31条》政策落实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构建两岸沟通的平台、持续释放诚意和善意,为台商和台胞提供机会,加强两岸民间和基层的交流交往。
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硬核内容之外,还有其他四位来自两岸的学子分别从历史、文学、法律、两岸交流角度发表了主题演讲。政治大学严昊以《台湾民报》系列刊物为视角分析了近代台湾知识分子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博弈;东华大学贾尚轩分享了后五四时代与“抒情传统”的形成和反思;厦门大学王沛锐谈到了台湾“海商法”与“民法”的“合一”;政治大学谌升涵以政治大学两岸交流夏令营为例,就两岸青年融合与发展发表了观点。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794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