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华:台湾高等教育对陆生的吸引力降低
中评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张爽)福建社会科学院黄艶平在第七届“两岸文教发展论坛”上发表观点称,2011年台湾地区首次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攻读学士班、硕士班和博士班,至今已有9年,2016年5.20以来,与台湾高校短期交换生、赴台的学位生陆生数量方面很大程度上受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的影响,数量骤减。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大陆高等教育已由数量扩张逐渐转向质量提升,高校整体实力今非昔比,在全球排行榜已经超越台湾。在陆生赴台就学环境不佳的现实之下,台湾高等教育对陆生的吸引力正在降低。
黄艳华回顾说,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回暖,各项交流合作不断热络,持续深化,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各种学术论坛、短期交流、闽台高校的“3+1”、职业教育“校校企”模式、闽台人才培养计划等都如火如荼地开展,收效显着,“陆生”这次词也逐渐进入两岸交流的视阈里。2011年台湾地区首次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攻读学士班、硕士班和博士班,至今已有9年,“陆生赴台”已成为两岸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一个专有名词,“陆生”作为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黄艳华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人民渴望交流,期盼合作共赢,各项交流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平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可是,自2011年开放陆生赴台就学以来,这个教育议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枷锁,由于台湾地区政党纠葛,设置的种种障碍,小则损害每一位陆生的正当权益,大则无益于台湾高等教育发展以及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尤其是2016年5.20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单方面破坏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制度化交往机制停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和成果受到严重冲击。“虽目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以及两岸基层、文化、青年等领域的交流还在继续,两岸民间以及台湾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交流依然热络,但在与台湾高校短期交换生、赴台的学位生陆生数量方面很大程度上受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的影响,数量骤减。”
黄艳华说,相较大陆地区对台生的政策,台湾地区对陆生的政策就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是用政治思维教育的必然产物,台湾对陆生的“政治化”、“差别化”的政策深深地伤害了陆生的基本权益,这种政策上的“失衡”必然影响着两岸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更逐渐降低了陆生赴台就学的意愿和动力,包括“三限六不”的限制、不允许陆生纳入健保、台湾社会负面舆论给陆生造成心理障碍等。
“与陆生赴台就学的政策相比,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可以和大陆学生一样实习、打工,毕业后也可在大陆就业,享受学生医疗,成绩优异者更可以得到学校以及各种民间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奖学金。”黄艳华指出,这一政策上的强烈反差,使得陆生更加感受到台湾地区的陆生政策的不公正、不对等,更没有自由和平等而言,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直接影响赴台意愿。
黄艳华认为,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大陆高等教育已由数量扩张逐渐转向质量提升,高校整体实力今非昔比,在全球排行榜已经超越台湾。而台湾地区由于“少子化”,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广设大学”风潮,导致高等教育资源供过于求;高教乱象频生,高校招生门槛太低,甚至零门槛;高等院校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年轻教师力量不足;台湾高校世界排名下降,高校整体水平低于大陆。在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共有72所大学进入排行榜,清华大学世界排名22,取代新加坡国立大学成为亚洲第一,这中国大学首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中夺冠。台湾地区有32所大学进入排名,而作为台湾最顶尖的公立院校台湾大学则世界排名170。两岸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不言而喻。为此,在陆生赴台就学环境不佳的现实之下,台湾高等教育对陆生的吸引力正在降低。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967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