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图首 > 中评镜头:走进北展 北京的小小俄罗斯

热点搜索

中评镜头:走进北展 北京的小小俄罗斯


金色的大门(中评社 郭至君摄)


莫斯科餐厅(中评社 郭至君摄)


欧式花园(中评社 郭至君摄)


欧式花园(中评社 郭至君摄)


建筑精美(中评社 郭至君摄)


俄罗斯式咖啡馆(中评社 郭至君摄)


红场展板前拍照的人(中评社 郭至君摄)


俄罗斯商品贩售(中评社 郭至君摄)


建筑很有特色(中评社 郭至君摄)


夜晚的北京展览馆(中评社 郭至君摄)


夜晚的莫斯科餐厅大门(中评社 郭至君摄)


北展剧场(中评社 郭至君摄)


商店内摆放着套娃(中评社 郭至君摄)


熊,俄罗斯的象征(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郭至君)在北京城区中心的位置,有一外形带有浓浓俄罗斯风味的建筑,它就是北京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建立于1954年,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展馆位于北京西直门繁华商业区,西邻动物园交通枢纽,东侧为西直门地铁站、城铁总站和北京火车站北站,北靠中关村科技园区,南临金融街与各大部委,地理位置优越。

  北京展览馆的初生和建成均记载着当年中苏之间的交往历史。1952年,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访问苏联,在和苏联谈判中,苏方提出在中国展示苏联的建设成就,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等。为此,中央决定在北京、上海建设苏联展览馆,以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派了建筑专家来我国帮助设计和施工。我国成立了三人领导小组,彭真任组长,当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赵鹏飞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体参与展览馆的建设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书科长王荣章和苏联驻华大使文化参赞一同在北京市城区考察地理环境,选择建馆地点。

  根据当时北京市拟将西郊一带建成文化、科技、游览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经中苏双方一致同意,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馆址确定在西郊西直门外。1953年由中央财政部投资2700万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场)。工程耗资2400万元。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馆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以及参加建馆的工人、干部出席了开工典礼。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官司员也应邀参加。北京市市长彭真在开工典礼大会上致词。典礼结束后,彭真市长破土奠基北京苏联展览馆建筑工程正式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周总理曾指示全国各省市支援展览馆的建设,当时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为建设展览馆,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万多名建筑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54年9月竣工。当时,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主体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并附设影剧场、餐厅、电影馆,还铺设了专用铁路支线。中央大厅正面大门上部镶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苏联展览馆”五个镏金大字。

  建成之后的“苏联展览馆”相继举办了很多展览活动,直到1958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苏联展览馆更名为北京展览馆。直到今天,一些俄罗斯的艺术表演团队来京演出时还喜欢选择北京展览馆后面的北展剧场作为演出场地,展览馆周边也开了大大小小数家非常正宗的俄罗斯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厅,俨然成为一个北京的小俄罗斯。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993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