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金丝猴部落,两岸媒体与金丝猴密切互动
中评社神农架8月13日电(记者 海涵)作为神农架的名片,金丝猴早已声名远播。一堵金丝猴的风采也成为了参加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的记者们最为期待的一个行程。12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了神农架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与金丝猴进行亲密互动。
进入基地之前,记者一行须得换上基地提供的迷彩外套。据说迷彩的外套因接近金丝猴生活的林区的颜色,从而可以降低金丝猴的防御性。
记者们进入基地之时,基地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向金丝猴投喂花生。美食的诱惑毕竟很难抵挡,只见大大小小的金丝猴紧紧跟在工作人员的周围,目不转睛地盯着工作人员手中的花生,随时准备着扑过去抢食。
两岸媒体记者对这群又可爱又调皮的小精灵分外有好感,或是上前拍照,或是与金丝猴自拍。而金丝猴也并不怕人,时而还会跟记者们进行互动,或是同记者握手,或是将手搭在记者肩上,或是主动上前翻记者们的口袋要花生。
神农架金丝猴为川金丝猴的一个特殊分布种。川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毛色艶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与大熊猫同级别,共同被列为中国的两大“国宝动物”。
神农架金丝猴仅分布于神农架地区,呈孤立是我小种群,与四川、陕西和甘肃中裙相互隔离,数量仅1280余只,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神农架是世界金丝猴地理分布的最东端,该种群在川金丝猴演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神农架金丝猴共有8个种群,主要分布在神农架区域内的大小千家坪、大小神农架、金猴岭、大龙潭、罗圈套等海拔1680-3000米针阔混交林中,分布范围210平方公里。
神农架金丝猴被发现的较晚。1978年,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在神农架采集到2只金丝猴标本,1980年华东师范大学刘民壮首次报道神农架有金丝猴的分布。1989年10月-1990年5月,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朱兆泉、贺徳贵等与华中师范大学杨其仁教授合作采用野外跟踪直数的方法对神农架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分布、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报道神农架有金丝猴2群,数量501只,栖息地面积85平方公里,分布密度为3.53只/平方公里。1995年,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与中科院动物所李义明研究员及其学生刘学聪博士合作开展了神农架金丝猴野外生存力和栖息地利用等项目研究。1995-2005年,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大学任仁眉、苏彦捷等教授合作开展了神农架金丝猴社会行为及行为生态学研究,出版有专著《神农架金丝猴社会》。
据了解,金丝猴每天活动时间规律性较强,日活动中有两个觅食高峰,分别每天8:00-10:00第一次觅食高峰;午休11:30-15:00;16:00-18:00第二次觅食高峰,边觅食边寻找夜宿地。随着季节变化有一定时间波动,夜宿和午休每个家庭各占一棵大树,互相拥抱入睡,通常大猴在外围抱着小猴,其它时间家庭成员大猴互相理毛,小猴3-5只成群地在一起游戏。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232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