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理解全球产业链中的中国市场
中国新闻社,北京,8月13日/近年来,全球经济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国家不适应经济变化,一些行业失去了竞争优势,回到了保护主义。 另一方面,创新领域寻求扩大国际合作。工业部门的不同要求和激烈辩论凸显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规则制定的复杂性。 尽管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美,但蓄意破坏不是解决办法,也不受欢迎。 对各种经济模式的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上许多行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和投资者,美国政府的行动打击了他们对全球产业链的信心。 对企业来说,与已知的巨额损失相比,市场无法解释和预测的、商业保险未涵盖的不确定性更为有害。 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经济也无法从中受益。 美国解决自身经济结构问题所需的必要改革远未到来,美国在中国的长期投资也受到负面影响。 美国的立场和行动对全球化共识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中国应该充分预见和准备未来的威胁。 长期以来,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坚持平等、相互尊重、对话协商的立场,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共识。 这一立场也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得到落实,并得到了世界的积极回应。 这一立场吸引了法国,使两国经济更加紧密,加深了相互政治信任,并在核能、医疗保健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相比之下,欧洲人已经重新考虑谁是可靠的经济伙伴。 中国正在不断进行工业现代化转型,鼓励创新,创造高技能就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面对外部挑战,没有比更好地发展自己更有效的方法了。 中国经济转型正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就业领域,与当今许多快速增长经济体的“失业增长”不同,中国受益于数十年来对高等教育的持续投资,增加了城市和农村地区高附加值智力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就业机会,并提高了就业质量。 在工业领域,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工具更准确地推动了两种创新,一是未来5G、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探索和创造,二是能源、矿产等现有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这种方式符合中国工业发展的要求,是中国特有的,具有相当的中国特色,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不断改善商业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促进经贸谈判”,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 西方企业和投资者应该客观地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早期外资为中国市场带来通用甚至落后技术获利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经过多年的学习,中国同行已经迎头赶上,并越来越多地成为本国市场的技术和服务提供商。 西方企业正日益面临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更多竞争。这是市场供给的必然要求和技术能力发展的正常现象。西方企业必须在中国市场提供一流的技术,展示他们真正的技能,展示他们的竞争力,并与中国伙伴进行平等的技术合作。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乔尔·鲁伊(法国“桥梁”智库主席)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234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