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热议:“一国两制”与澳门社会文化发展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王五一(中评社 张爽摄)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王禹 (中评社 张爽摄)
北京大学西葡语系副教授闵雪飞 (中评社 张爽摄)
澳门理工学院公共行政高等学校教授娄胜华(中评社 张爽摄)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全国人大代表萧志伟 (中评社 张爽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中评社 张爽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沈而忱 张爽)19日,“映日莲花:一国两制的澳门特色——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开幕仪式和主题演讲之后,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研讨,内容涉猎澳门的经济、文化与社会、法律发展等方面。研讨的第二专题聚焦于澳门文化与社会发展,五位专家对澳门的治理能力、澳门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弘扬、宪法在特区的适用、澳门与内地的葡语教学合作、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文化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全国人大代表萧志伟的发言以“澳门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他表示,从澳门回归20年的经验来看,“一国两制”是澳门特区的治理原则,也是治理的目标、途径和模式,是澳门特区繁荣稳定、长治久安的原因。萧志伟通过列举数据,证明了澳门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认为,经济发展商的成就为澳门政府的二次分配提供了基础,令澳门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教育、社会保障、青年就业等社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萧志伟表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使得爱国爱澳社会成为澳门政治生态组成的重要部分,具有功能性、政治性的社团与澳门政府有效合作,让澳门社会迈向了有效的管治之路。实践证明,爱国爱澳、包容共治、务实进取等澳门精神内涵,为澳门谁平稳发展打下了重要的良好基础,这些传统价值观,在澳门社会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心态,成为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王禹深入探讨了宪法在特区适用的问题。他提出了在特区建立宪法宣誓制的想法。他认为,特区的行政长官、政府成员、立法会议员和终审法院法官在就任时要除了向基本法宣誓外,还要向宪法宣誓。“国家认同在法理上的表现,就是宪法认同,想要进一步在特区推进国家认同,就必须推进宪法认同和宪法宣誓。”王禹总结。
澳门理工学院公共行政高等学校教授娄胜华系统阐述了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文化基础。他指出“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文化基础在于中华文化在澳门一直占有主体地位。中华文化中追求“大一统”的政治观念、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谐包容的价值观,均有利于“一国两制”的实践与爱国爱澳的精神传承。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王五一提出,要把澳门打造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阵地。他在深入反思怎样在港澳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后,认为澳门是最理想的民族主义教育试验田。
北京大学西葡语系副教授、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理事闵雪飞介绍了北大与澳门在葡语教学上的合作交流。
最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总结道,讨论“一国两制”,不能仅仅看表面,更要看表面背后的文化基础。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427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