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大陆对台政策加强刚柔并济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大陆国台办等二十个部会于四日发布给予台湾企业、台湾民众优惠的26条措施。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指出,相较于蔡政府继增修“国安五法”,又正增修所谓中共代理人法,扩大限制台湾企业和民众参与两岸交流及限制言论自由,双方给予人们的开放与封锁之对比观感,不言而喻。
26条的全称为“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去年2月28日,国台办等部会已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条。这些措施都给予台企、台胞“同等待遇”,其实正是多年来台企与台湾各界向大陆要求的给予国民待遇,大陆已做出了正面回应。可谓是大陆在“对“台独”政权以刚、对台湾民众以柔”思维下持续制订的政策。
31条之后,大陆各省、各地级市等总计99个地方,分别因地制宜提出给予台企台胞台生各数十条优惠措施,以利他们在大陆的发展。此次26条更具体并有前瞻性,预料将会再带给大陆各地加强落实既有措施或扩大研议相关措施。26条中的13条涉及台湾企业,包括允许台企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标准制订等。另半数13条涉及台湾民众,包括为台胞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讯费用、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
年初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在对台政策讲话中曾指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26条即由此而来,并且安排在10月28日至31日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发布,以呼应四中全会决议在对台部份提出的“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原本为企业与民众争取在大陆的发展机会是台湾执政当局应该透过两岸协商所为的,以示为民服务及延伸台湾的经济力量。但是既然两岸协商由于蔡政府拒绝九二共识而停摆,大陆便采取单方主动的做法,使得台企台胞台生所获的优惠全系大陆给予,看不到台湾执政当局的正面作为。无论蔡政府对此是否有所警惕及反省,其抨击26条的用词和针对31条一样都是“名为惠台、实则利中”,一味全面否定,反映出无力尽到执政责任及有效因应潮流趋势。
且因当局以反中仇陆为巩固选票的手段,所以加剧隔绝两岸、推进“台独”,大陆遂在扩大向台企台胞示惠的同时,也扩大力度打击“台独”,这表现在今年台湾继续被排除在世界卫生大会与国际民航大会之外,以及九月间又有两个国家与台断交、与陆建交。今年八月,大陆国防白皮书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国家统一”,又说要组织军机军舰绕台巡航。因此,就如同发布柔性的26条是按照大陆自己对台政策的步骤一样,研判大陆也会根据形势而针对“台独”动向采取刚性反应。
如果蔡政府认为大陆的刚性作为反而会让他们“捡到枪”,那就是以台湾的安危当作选举的赌注。在野的国民党更应该积极诉求有能力维护和平来争取选民认同。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675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