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败选检讨 国民党提7大原因
国民党中央聚集大批媒体采访。(中评社 张嘉文摄)
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中评社 张嘉文摄)
中评社台北1月15日电(记者 张嘉文)中国国民党2020大选双输,主席吴敦义今天下午将率选务相关主管向中常会请辞,中常会上预计将提出败选检讨报告,报告中列出7大原因,包括“讨厌民进党”终不敌“亡国感”,高雄市长胜选模式无法复制,选战策略选择失误,以及两岸论述未能掌握话语权等等。
国民党今天下午举行中常会,会中将先由组发会报告选举辅选工作检讨报告。组发会向中常会报告败选原因之后,再由吴敦义率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永权、副主席郝龙斌、副秘书长兼组发会主委杜建德、文传会主委程美华等5人总辞,立即生效,预计将由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曾铭宗代理党主席。
检讨报告中列出败选7大原因,包括:讨厌民进党终不敌“亡国感”;两岸论述未能掌握话语权,无法因应当下变局;恶质网军带风向,候选人品牌形象饱受挑战,难以争取中间选民认同;高雄市长胜选模式无法复制,选战策略选择失误;党内矛盾不团结,辅选力道待加强;不分区“立委”名单未符合外界期待;青年参与政治程度度高,国民党不受年轻选民青睐。
以下是检讨报告全文:
一、“讨厌民进党”终不敌“亡国感”
前年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在民进党政府执政失德、失政、失民心的情况下,民众对民进党执政不再信任,民心摆向在野党,“讨厌民进党”更是成为当时全民共识,惟仅历时14个月之间,产生极大的钟摆效应,竟使本党在本次“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面临严重挫败。
究其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去年初由习近平提出的探索式“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为民进党政府的反中论述提供支撑;其后又有香港“反送中”抗争持续延烧,使民进党操作“亡国感”策略奏效;选前的王立强“共谍”案又进一步加深了中共介入“我国”内政的疑虑。民进党政府将本次选战的主轴拉高到“抗中保台”的主权保卫战,利用“亡国感”“害怕韩国瑜当选”及“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危机感与反中情绪的扩大,掀起民众对“国家主权”的重视,并透过的网路传播,一举成功摆脱过去3年半执政不利的争议,进而有效号召选民的支持。
二、两岸论述未能掌握话语权,无法因应当下变局
过去本党在,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两岸维持互信、和平稳定的发展状态,有效“维持现状”,符合台湾人民对两岸关系的期待。在2016年“总统”选举时,民进党采取模糊、空泛的“维持现状”论述作为两岸关系论述的主轴,务实路线让选民放松对过去民进党反中“锁国”的恐慌,是本党上居选举失利的重要因素。
惟本次选举,由于大陆提出探索式“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与“反送中”抗争延烧,为民进党取得有利的论述基调。民进党扭曲“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涵意为“一国两制”藉以骗取选票;本党虽有明确的两岸路线及论述,却未能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脚步,缺乏更为积极的政策论述与跟上时代潮流的新诠释,在当下的时空背景难获选民认同本党路线,以致在选战中失去话语权,本党过去在两岸关系上的努力成为竞争阵营污蠛“我方”“亲中卖台”“矮化主权”的攻击目标。
三、恶质网军带领风向,候选人品牌形象饱受挑战,难以争取中间选民认同
本党提名“总统”候选人韩国瑜过去借由“非典型国民党”的庶民形象与个人特质,擅长用浅显易懂且洞悉人民的想法语言与选民进行沟通交流,以一人之姿带起韩流旋风,再配合高网路声量的空军宣传及有效整合的陆军攻击,成功在选战中建立候选人个人形象,一举翻转高雄选情。
惟在本次竞选过程中,因市长就职之后不到半年旋即宣布参选“总统”,无法弥平落跑市长的争议,诚信问题受到质疑;议会备询跳针式回答、太平岛挖石油、迪士尼到高雄、赛马场、赛车场等极具话题性的政见逐一跳票,能力问题饱受怀疑;失言、歧视语言、违规农舍、豪宅案、麻将照到新庄王小姐案等等事件,私德问题亦备受考验,庶民形象大大削减。
其种种一言一行都被放大检视,面对质疑却未能及时提出有力证据反击,种种回应的不精确都成为敌对阵营攻击的破口,却概括而论的仅以“黑韩”抹黑、抹红、抹黄等言语来回避检视,被民进党结合新闻媒体与网军抹黑攻势形成舆论,制造草包的既定印象,增强反对力道,严重影响选情,不利于争取青年及中间选民的认同。
由选举结果而论,在投票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虽本党得票数较上一居“总统”选举已成长近170万票,表示既有支持者有回流的迹象,但蔡英文在竞选连任的情况下,选票仍成长近130万,韩蔡相较,显示蔡英文较能获得新增选民及中间选民的支持与认同。
四、高雄市长胜选模式无法复制,选战策略选择失误
在竞选过程中,由于竞选团队未能与中央及地方辅选团队未能紧密结合,无法配合地方需求参与重要辅选活动,“总统”候选人时常仅以旋风式的方式造访地方,虽在媒体上能占据若干版面达传播之效,但无法实质上有效增加与地方紧密的连结感,进而与“立委”选举相互拉抬,进而收事半功倍之效。面对对手有执政优势、行政资源,且本党“总统”候选人在参选时间短、布局慢的情况下,仅以过去高雄市长一人作战的成功经验主导选战,低估“总统”大选复杂性,未能让各县市竞选组织发挥应有功能。
此外,本次选战亦缺乏科学化的作战方式,由本次选举经验观察,本党“总统”候选人在坊间媒体民调曾长期遥遥领先民进党候选人,惟在诸多事件的影响下,民调数据一路下探,但在此之间却未见竞选团队参考及利用民调与大数据的资讯,即时评估影响选情的重要因素,并做好因应措施,进而随时修正选战步调、型塑候选人形象与特质、规划选战议题等作为。却反其道而行,爱到同温层的迷惑,凭借着造势活动的热度,来质疑民调遭刻意操作,并提出民调盖牌的策略,意图让媒体及民间民调机构调查失真,掩盖支持率滑落的现象,也因此同时间导致了无法正确判断选情的问题。由选举结果观察,坊间媒体民调虽数字有高有低,却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党内矛盾不团结,辅选力道仍待加强
韩国瑜作为本党初选制度下胜出的候选人,确实系当下本党最具胜选实力,带领本党重返执政的最佳人选。惟在提名过程中,提名制度的一再修正,导致具一定政治实力的参选人不愿参与制度,并至选战结束皆未能团结支持本党“总统”候选人,亦有初选落败的参选人,未能信守选前承诺全力支持初选胜出的候选人,却转向支持他党人选,虽最终未参选却已导致本党难以弥补的裂痕。
此外,本党在前年九合一选举过后拥有15个执政县市,却仅在新竹县、苗栗县、花莲县、台东县、金门县、连江县等6个县市之得票领先民进党候选人,其余9个县市则未能守住领先成果。种种现象皆再再显示,本党在本次选举当中仍未见完全团结,且各地的辅选力道仍旧有待加强。
六、不分区名单未能符合外界期待
在本届不分区“立委”的提名过程中,本党依照提名办法的规定,在兼顾功能性、代表性与均衡性的情况下提出不分区名单,但外界咸认为提名名单中有争议性人选,且名单排名亦有所争议,而引发党内外批判声浪。虽本党几度顺应民意调整不分区名单,惟最终仍未能符合外界期待,被外界解读为对派系及特定群体的妥协,而忽略了本党对各专业领域代表重视的用心,导致本党形象受挫。虽本届不分区得票已较上届大幅成长近150万票,但相较本次本党“总统”参选人的得票数,仍少了近80万票,显示选民有分裂投票的情况。
七、青年参与政治程度高,本党不受青年选民青睐
现代青年人关心各类型社会议题,但本党对社会议题的许多主张不是站在青年的对立面,就是被视为保守迂腐,导致现阶段本党并非青年认同政党的首选,缺乏了各类议题团体的声援,无法在议题论述力道上产生能量,更难以拓展青年族群经营的广度与深度。
过去青年选民在投票意愿上确实相对较低,但本次选举年轻人却在危机感与“亡国感”的激发下纷纷在网路世界上串联,并积极前往投票,确实导致本党“总统”候选人落后幅度加大、许多优质的区域“立委”候选人亦因此以些微票数落选。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853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