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疫情记者会传递重磅信息
高福回答记者提问(中评社 张爽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中评社 张爽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中评社 张爽摄)
记者会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 张爽)随着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升温,国新办在1月26日大年初二临时召开记者会,传递出一系列重磅信息,笔者认为,这些信息对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及民众做好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信息的公开、透明也会大大降低民众的恐慌和焦虑,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树立全社会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信心。
自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之后,各地陆续有公共交通以及城际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措施出台。出行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还会不会有更多的城市“封城”?日常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给出了很明确的回答:部分城市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并不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行;老百姓合理的出行是能够保障的;重点物资的运输是能够保障的,老百姓生活物资也是优先保障的。
北京26日宣布暂缓恢复长途客运。2003年“非典”爆发时,北京曾采取一系列“封城”措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是否会再度“封城”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刘小明表示,北京居民主要通过民航和铁路出行,暂缓恢复长途客运对北京没有太大影响,“北京交通仍保持了良好顺畅的出行,大家都可以买到票。”
自武汉“封城”以来,网络上多处流传着武汉医护人员缺乏防护装备的信息,各地民众自发向武汉捐助各种物资。如何为在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的医生提供充足的防护装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武汉疫区供需矛盾最突出的还是防护服的问题,需求和产能有很大的矛盾,每天的需求是10万件,产能每天只有1.3万件,前段时间一直通过库存来保证需求。
王江平表示,下一步将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来保证一线的需要:一是动用中央储备,把中央储备的所有防护服全部调集到武汉;二是从其他兄弟省区紧急调动了一批物资过去,国际采购的22万件也在途中;三是推动出口标准的防护服和中国标准衔接,让这些防护服能够分级使用,使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效用。
网络上关于病毒变异的说法纷纭,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是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持者,他在记者会上介绍说,病毒和人类的关系就像“猫鼠游戏”,病毒在不断适应人类,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但是许多病毒在逐渐适应人类后,对人类的致病力也在下降。
至于武汉肺炎是不是SARS,高福说,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的相似性只有82%,并不是同一种病毒。
高福说,研发疫苗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从我们对SARS、对这类病毒的认知,我可以拍着胸口讲,这个疫苗肯定会成功!”
笔者认为,武汉疫情爆发恰逢春节假期。走亲访友本来是中国人在春节假期的传统,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各地都倡导民众“待在家中”、“出门戴口罩”,年轻人可以快速转变观念,但长辈们还需劝说,此时有官方召开记者会,发布权威信息,守在家里看电视的一家老小可以迅速统一观念,让防止疫情扩散工作如虎添翼。
在官方话语缺席时,就会出现谣言满天飞的情况;民众人心惶惶,就容易出现不理性行为,此时需要官方答疑解惑,安定人心。因此国新办前所未有地在大年初二举行记者会,释放多个重磅信息,是明智之举,也是必要之举。从近期的种种表现来看,各部门也深刻认识到,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信息公开、透明是重要一环。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008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