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加强防疫 新加坡推公筷母匙改变社交习惯

热点搜索

加强防疫 新加坡推公筷母匙改变社交习惯

  中评社香港3月8日电/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烧,新加坡边境防疫阻绝境外虽见成效,但委实难竟全功,推动公筷母匙、勿共食、避握手,改变社交习惯稳固防疫最前线,已是当务之急。

  新加坡1月23日出现第一起新冠肺炎病例,确诊人数多达138人,有65%康复出院,如果与全球其他国家疫情相较,新加坡防疫显见成效。

  边境防疫阻绝境外是新加坡最重要防线之一。新加坡及早因应防范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提前设立停损点,除禁止过去14天曾赴中国旅客入境、过境,目前也禁止来自韩国、意大利北部与伊朗旅客。

  中央社报道,“居家通告”(Stay Home Notice)是最近甫施行的新措施,希望再降低疫情境外传入风险。由于大批新加坡公民与长期准证持有人滞留中国,他们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将返回新加坡职场或学校,新加坡决定对这个群体祭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居家通告”,降低境外传入的风险。

  严格执法态度并非儿戏,凡接获“居家通告”,14天内严禁外出,有关当局透过视讯、电话与登门突击检查方式确保当事人遵守法律规范。新加坡一名男性永久居民在“居家通告”期间试图离境,结果遭丧失永久居民身分处分,移民与关卡局更禁止再入境新加坡。

  新加坡明确防疫战略,让疫情限缩成7个感染群,包括新加坡基督生命堂、永泰行、君悦酒店国际会议、实里达航空岭工地、神召会恩典堂、Wizlearn Technologies与最新出现的裕廊战备军人协会俱乐部私人晚宴。

  7个感染群中以神召会恩典堂感染群确诊23人最多,裕廊战备军人协会俱乐部私人晚宴则是第2大感染群,确诊21人。

  透明的逐日公布疫情数字方式,是新加坡安定民心与维持企业信心的重要关键。卫生部从确诊病患曾造访地点与接触对象的复杂关系中,试图找出感染源,积极遏阻扩大散播可能性。

  从康复出院人数达确诊总数65%的数字观察,新加坡边境防疫的确扮演阻绝境外滩头堡的急先锋角色,但面对全球各地确诊人数成长速度惊人,卫生部长颜金勇仍坦承,新加坡预计接下来会出现大量新增病例,抗疫须长期抗战。
  新加坡官员的国会发言,不乏有拉长抗疫战线心理准备的言外之意,愈来愈多国家受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影响,新加坡不可能限制各国旅客入境,随时因应最新疫情调整策略,才是稳固抗疫的具体方针。

  调升“疾病爆发应对系统”(DORSCON)等级到橘色警示,虽一度引发民众预期心理效应,竞相到超市抢购卫生纸、速食面等民生物品,总理李显龙随即出面喊话,说明新加坡有足够的柴米油盐、速食面与罐装食品,防止出现信心危机。

  新加坡疫情调整策略相继出笼,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透过2020年财政预算案,不仅拨款新币8亿元抗疫,也对旅游、航空、零售、餐饮,以及“点对点的交通服务”等5大行业额外援助。另外,新加坡启动抗疫津贴计划,凡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到指定的900家私人诊所看病都能获得补助津贴。

  新加坡各大公共场所都量体温,新加坡人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与朋友或客户见面以不握手或保持安全距离为原则。

  随着疫情加剧,新加坡再度出招,成立跨部会“新加坡清洁工作小组”,透过强化公共卫生、维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与改变传统社交习惯等三大领域,减少病毒滋生根源与传播可能性,让新加坡进入防疫新阶段,集合全民之力以更多元方式抗疫。

  不过,改变社交习惯并非易事,新加坡政府特别列举养成“公筷母匙”习惯,鼓励改变共享食物方式,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公筷区分,自然降低受到病毒感染风险,其他诸如见面不要握手、托盘用餐、莫随丢弃纸巾、生病别出门,都是提高自我卫生意识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球各地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病例激增,虽然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说明,“边境管控对防疫已没有那么有效”,不过,从自身防疫卫生观念做起并形成全民共识,打造境内重要防线,成为稳固边境防疫长期战线的标本兼治之道。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642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