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学者认为股市大幅回调是大势所趋

热点搜索

学者认为股市大幅回调是大势所趋

纽交所大楼因新冠病毒爆发而准备无限期关闭,图为戴着口罩的交易员在工作。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24日电/香港商报报道,受美国疫情升级以及国会救济法案二度搁浅影响,周一美国三大股指集体下跌。标普500指数跌2.93%,报2237.40点;纳斯达克指数跌0.27%,报6860.67点;道琼斯指数跌3.04%,报18528点。
 
  大型科技股科技股涨跌不一,奈飞涨超8%,亚马逊涨超3%,苹果、谷歌、微软跌超1%。道指成分股中,波音逆市涨超11%。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石油价格战”的影响,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金融持续动荡,美股在短短10天内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四次熔断。自2月20日以来,美国三大股指累计跌幅均超过30%。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投资者纷纷抢购美元,传统避险资产美债、日圆、黄金等由涨转跌,均出现大幅震荡下行。基于此,不少经济学家分析,全球金融危机或在路上。受访专家亦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很大几率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香港商报记者朱辉豪
 
  美国衰退信号显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美股持续下跌的程度比美国1987年和2008年的股灾还恶劣,甚至可以比肩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表现,美国经济衰退的信号已十分明显。“综合这些指标来看,已经不能再用短期的金融风暴来形容目前的形势,金融危机已然来临。”林江说。
 
  而受访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认为,目前判断全球金融危机已来临还为时尚早,美股跳水更多是前期累计涨幅的一次集中释放,是技术性回调所导致。他指出,目前美国经济已不能支撑历经了11年的超级大牛市,股市大幅回调是大势所趋。而美股的大幅跳水,则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动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记者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还未来临,但全球股市跌势比较严峻,市场投资者预期比较悲观。“股市只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目前汇市、债市仍然较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事件还未爆发,所以还不足以判断金融危机的来临。”
 
  金融染疾市场恐慌
 
  不过按照目前态势持续下去,赵锡军认为迟早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他提到,尽管美国实施了强有力的量化宽松政策,但市场仍处于急剧下滑的态势,对整个欧美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目前欧美疫情大爆发的高峰还未到来,全球经济生产活动受到很大的抑制,企业因流动性不足而倒闭破产,随后蔓延至金融机构,最终必然会出事,所以目前仍需要进一步观察作出判断。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近来纷纷开启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美股盘前,联储局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誓言将无限量购入美国国债即MBS债券,以便为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
 
  “目前美国政府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如果不加码经济刺激政策,股市必然会继续大跌。但尽管美国大幅度将利率降至零以及连续实施多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美股仍然大幅震荡下行,由此可见市场的恐慌情绪仍在持续,投资者对预期没有信心。”林江说,美国多个州已经实施封锁政策,居民都居家隔离,美国的消费市场会大受影响,这对于依靠消费拉动GDP增长的美国经济而言,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林江指出,目前美国经济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不仅出现了类似1987年金融风暴时的供给端问题,还迭加出现了“石油危机”时期的需求端问题,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金融系统问题仍未解决。三个危机迭加,前所未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非常大。
 
  中国出台系列应对措施
 
  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也在蔓延,新冠疫情已经明显好转的中国亦受到波及,A股市场昨日亦跟随外围市场的暴跌而大跌,无法置身事外。赵锡军指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海外疫情的爆发,中国不能置身事外,必将波及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而由此造成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步现象。“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货币、财政、金融政策,经济仍然朝?原有的规划路线前进。”
 
  在董登新看来,A股有自身的周期性,受欧美股市的影响并不大,目前仍可算是独立行情。此外,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有足够的空间和潜力应对外围经济下滑的冲击。
 
  中金公司昨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近期新冠疫情迅速在全球扩散升级,并已出现向金融市场“传染”的迹象。有鉴于此,将2020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此前的6.1%下调至2.6%。“由于实际GDP增长在2020年大部分时间都低于潜在增速,我们预计名义增速将在2020年显着放缓至2.8%。目前形势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或将加码,短期‘美元荒’过后,人民币可能有升值动力--我们维持2020年底美元兑人民币6.72的预期不变。”
 
  亚太因疫失4.8 万亿
 
  标普全球评级在最新报告中估计,新型肺炎疫情对亚太地区造成永久性收入损失,总额将达约6200亿美元(约合4.8万亿港元),损失会分布在主权、银行、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上。标普预计2020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2.9%;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陷入“新通缩”的日本等经济体将出现萎缩。
 
  标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速度及爆发高峰期,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部分国家估计大流行在6月或8月达高峰,因此利用这个假设推断对经济及信贷的影响,并估计各国推出控制疫情的措施,将令到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并引致大量非金融机构企业违约。
 
  惠誉大摩相继睇淡经济
 
  惠誉在近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季度报告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在严重拖慢全球GDP的增长步伐。相比于2019年12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季度报告,惠誉大幅下调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线预测:自2.5%调整至1.3%。摩根士丹利则预估,全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会降至只有0.3%。
 
  惠誉首席经济学家BrianCoulton表示,“全球GDP水平已进入下行轨道。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我们都已置身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中。”
 
  基于这一预测,2020年全球GDP总量较之前的预测减少了8500亿美元。但如果G7所有经济体都采取更严格的封锁措施应对疫情,今年全球GDP的跌幅将很可能进一步扩大。如果疫情能得以缓解,目前所采取的紧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助于确保在经济2020年下半年实现“V型”复苏。
 
  而摩根士丹利经济师则表示,新冠肺炎会触发美国经济比预期更深的倒退,当中预期美国第二季的本地生产总值(GDP)下跌30.1%。大摩表示,经济活动在3月份几近停顿,当社交隔离措施在更多地方实施下,金融状况进一步收紧,对短期的GDP增长影响便越大。该行预期,估计经济会在第三季开始复苏,第四季GDP按年收缩幅度降至2.3%。
 
  高盛料全球负增长1%
 
  高盛集团表示,预计2020年全球实际GDP将萎缩约1%,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一年的萎缩幅度更大。
 
  高盛在美国时间周日晚间向客户发布的一份说明中表示:“危机的爆发--或者更确切地说,对危机的反应--是对战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动的有形(而非金融)限制。”
 
  高盛预计二季度发达经济体的实际GDP将“非常急剧地”萎缩,美国二季度GDP将下降24%。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892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