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魏明德语中评:香港须配合国家经济转型

热点搜索

魏明德语中评:香港须配合国家经济转型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记者 张心怡)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重创环球经济。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指出,危中见机,特区政府必须有长远规划,改变香港现时定位,配合国家经济转型,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26日举行的G20领导人首次视频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呼吁各国齐心协力、团结应对,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并表示中国愿分享防控经验,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防疫物资等产品。魏明德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尽显大国担当风范,国家在对抗疫情的同时,向世界多个国家伸出援手,令人感动、自豪。

  “习近平主席提到,各国应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将继续积极扩大进口及对外投资,也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魏明德认为,香港更应该把握此机会,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争取更大红利。

  魏明德表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香港今年下半年失业率、破产个案将会大升,很多公司将会结业,而特区政府推出的“防疫抗疫基金”,能短暂舒援部分市民和中小企业经济压力。

  “但问题正加速扩大,万一经常开支持续增大,特区政府将无法应付,失业率持续上升,消费能力下降,社会福利支出大增,继反修例风波后,疫情可能引致下一个社会危机。”魏明德对中评社说,中国正处于结构性改革中,这种经济的再平衡会带来一个更有利的发展机会。国家将继续深化改革,巩固既有成果,着眼于长期的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低波动性的成长性企业发展。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必须有长远规划,改变现时定位,配合国家经济转型,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红利。

  谈及香港疫后经济如何尽快复苏,魏明德建议,特区政府可以减低企业经营上的开支和负担,例如宽减利得税;也可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促请有关部门就涉及港商经营的收费费用、津贴、退税等方面给予纾困措施,针对港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目前所面对的经济环境提供适切帮助。同时,向青年人提供倾斜政策,如把大学毕业后首5年个人免税额从10万港元增加到30万港元、向大学毕业后首5年青年人提供低租金人才公寓,帮助青年人纾缓住房问题。

  “此外,特区政府大可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积极推动港人,特别是青年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魏明德谈到,据多个独立调查发现,香港很多青年人不了解、不愿意到大湾区工作。科技创新力量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依靠,而初创公司往往早期没有盈利,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特区政府可与大湾区其他政府合作,发起成立大湾区投资银行、政府主权创投基金,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投融资、贷款、担保等服务,让香港青年在创新及技术、保险、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专业服务等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魏明德指出,危中见机,特区政府应积极把握时机,重新定位及规划本地出口、零售及旅游业,配合时代步伐,以新战略思维发展核心产业长期竞争力。透过和相关产业保持密切沟通,与业界紧密合作,设立产业基金提供免息贷款为相关业内人士进行培训及引进新人才,聚焦提升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并借此撬动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

  魏明德强调,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可以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运用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及国际金融中心、成熟司法制度及法律专业,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透过香港所长协助国内企业在“走出去”,以及把国外高科技及优质项目“引进来”时的无缝衔接。

  “在很多方面,国家所需,恰为香港所长。同时,国家所长,恰为香港所需。”魏明德说,大湾区在创新、创业方面一枝独秀,成绩有目共睹。截至2019年底,共培育出43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过1万亿美元。另外,全国超过一半的专利都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研发出来,不少企业在人工智能、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领域皆为世界顶尖水平。“香港可借鉴区内其他城市的相关发展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行业生态圈,加快自身创科发展,从而丰富其产业结构,增加香港在国际上的长远竞争优势。”

  魏明德在采访中亦提到,自疫情发生以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积极行动,组织捐款捐物、对接采购医疗物资、慰问关爱易感人群、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提供免费网上课程,充分发挥“双重积极作用”。他表示,港区政协会继续团结带领社会各界人士,力争让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948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