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智库:台湾“新族群政治”与两岸关系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台湾“新族群政治”与两岸关系

  中评社香港4月12日电/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台籍讲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宗昊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4月号发表专文《从疫情看两岸关系:台湾“新族群政治”的出现》。作者认为:绿营将在陆台胞逼向了政治的对立面,反而会更加巩固该群体的自我认同,以及更加清楚自身的政治利益。“新外省人”将取代传统的“外省人”成为支持“九二共识”的中坚力量,并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社会联系。这波疫情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绿营为了打压异己,可以罔顾人民性命;这波疫情也是一股催化剂,让在陆台胞认清了自身处境,巩固了群体认同,并明确了政治诉求。文章内容如下:

  序

  自从2016年5月蔡英文执政以来,由于民进党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本来热络的两岸政治互动瞬间转冷,官方的交流陷入低潮、甚至停摆的状态。另方面,随着大陆的发展,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才西进大陆,逐渐打破以往以台商、台干、家属为核心的在陆台胞格局。台湾的年轻人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在大陆就学、就业、创业、生活已蔚为风潮。当前两岸关系的重心已从政治面转向经济与社会面了。

  基于“两岸一家亲”和照顾台胞的理念,大陆当局首先在2018年2月发布了31条措施,以实际行动给予在陆台胞平等化待遇,继而在2019年11月又出台了26条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先前的方案。这不仅是在陆台胞所喜闻乐见的,更对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虽然两岸台面上的官方交流停摆,但台面下的民间交流非但热度不减,还有逐渐升温的趋势。

  这样的趋势却和绿营的政治正确背道而驰,绿营更担心大陆藉此积累未来主导两岸局势的软实力,因此蔡当局利用执政之便,不断对此趋势进行打压。先是在政治面进行围堵。民进党罔顾实质正义,在没有充分审议和讨论之下,仅凭藉着在立法机构的多数优势,就在2019年底火速通过“反渗透法”并实施。由于法规的内容笼统、模糊,为反中者打压异己大开方便之门,更威胁到在陆台胞的政治权利。在政治面围堵之余,此次的疫情正好给蔡英文当局进行更深层的社会面围堵提供了契机。
  一、从包机到健保

  在武汉疫情爆发之后,接回滞留在湖北的台胞本是两岸共识,但在2月3日第一班返台包机之后,却延宕了36天,直到3月10日才有后续的接返行动。原来两岸在操作第一班包机时对接出了点状况,蔡当局即以此为由,希望由台湾单方面派航班接返,用意是在让外界产生“撤侨”的联想。大陆方面原先不同意,后来在优先照顾台胞的考量下让步,同意两岸都派航班运送,可以提升台胞返乡的效率。大陆的提议合情合理,反倒是台湾的蔡当局由于没有达成政治目的,从中作梗,以“防疫”为由拒绝后续接返行动,对滞留湖北的台胞放任自流了一个多月。很难想像一个政府会这样对待自己的人民,还是出自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地方。

  更有甚者,包机争议迄今有两件事更让人心寒。其一,在争议之初,两岸还在协商何种身份的人可以搭承包机返台时,蔡当局政令数变,最终明确规定台胞与陆籍配偶所生子女,如未申报成为台籍者禁止入境。其实按照台湾的移民相关法规,台胞的陆籍子女经过一定的手续申请,是可以入境台湾并居留一段时间的。疫情期间本应从权办理,出于人道考量更应该通融,可以先接到台湾后补办申请手续,或在当地紧急申请,台湾方面加速审查核准。但蔡当局以“防疫”之名,坚持让台胞骨肉分离,有官员受访时更表示“谁让台胞子女当初没有申请台籍,有事情就要自己负责”。歧视大陆同胞,并藉由政治力阻挠两岸融合发展的司马昭之心,已经毫不隐藏了。

  其二,随着情势发展,不只台胞的陆籍子女遭到歧视,甚至还对在陆台胞下狠手。在3月10日之前,蔡当局对于滞留湖北的台胞不仅不同意包机接返,甚至台胞用个人方式搭机返台竟然也不允许,还将大陆方面所提供的台胞资讯直接列入禁止入境名单,并让民航主管机关通令航空公司拒绝搭载。这样的做法已经逾越了践踏人权的底线,放眼世界,没有一个文明的地方敢这样操作的,偏偏蔡当局就敢,为了政治正确可以不择手段,甚至牺牲己方人民。蔡当局此举可谓杀鸡儆猴,做给全世界看:即使身为台湾人,一旦和大陆发生关连,遇事都可能成为弃子!

  如果说疫情期间,遭殃的首先是在湖北的台胞,但绿营可不满足于杀鸡儆猴,反而藉由健保议题进一步给全体在陆台胞一个下马威。由疫情衍生出台湾健保资源是否遭滥用等议题,民进党籍的立法机构成员林俊宪近期就倡议修改台湾的健保法规,将在台湾居住不满183日、提不出收入证明与缴税记录者,每月健保费调高至一万两千元台币。他并不讳言,此举就是针对“黄安们”。

  黄安其人的言行如何,可以另行讨论;但“黄安们”具体指涉为谁,则耐人寻味,如按绿营人士提出的标准,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就是对在陆台胞的指桑骂槐。如果真心想解决健保资源遭滥用的问题,应该进行通盘检讨,找出误用资源的具体型态,并修法从源头予以防堵。但绿营人士对此却视若无睹,甚至罔顾法律原则径行“有罪推定”,明示或暗示着无法在台湾长期居住的在陆台胞就是资源滥用者,应该要缴纳惩罚性的高额费用。这不仅回避了重要的实质性问题——恐怕是一直住在岛内的台湾人而非在陆台胞才是滥用健保资源的大宗,也在岛内煽动起更多的“反中”情绪,加深了岛内台胞与在陆台胞的隔阂。绿营对健保议题的上纲上线,针对的已不只是在湖北的台胞,而是在陆台胞全体;目的无他,就是要让在陆台胞感到风声鹤唳,进一步打击两岸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从“新外省人”到“新族群政治”

  综观绿营从疫情到健保议题的一系列操作可以发现,绿营的“反中”已从台面上、政治面的选举,深入到台面下、社会面的两岸交流,首当其冲的就是在陆台胞群体。民进党清楚知道,只有竭尽全力地打压两岸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择手段地将台湾扯离大陆,才能极大化其政治利益,对内巩固执政基础,对外夯实“独台”现状。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波从疫情到健保的操作可能只是开头,未来还有更多变本加厉的政策和做法将陆续出台。

  民进党之所以会明目张胆地针对在陆台胞,主要就是认定在陆台胞既然已经去大陆居住和发展,投入了“敌营”,在选举中就不会是支持己方的群体;面对“异己”,自然是要坚决打压、毫不手软。但平心而论,在陆台胞其实原先不乏绿营的支持者与同情者,但民进党从现在到未来的系列操作,将把这个群体稳步推向政治的对立面。这对在陆台胞群体和蓝营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按照以往台湾对“外省人”的理解,现在的在陆台胞可说是在岛内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外省人”的群体。传统上,“外省人”指的是跟随蒋介石到台湾的大陆人,虽然来自大陆的各个省份,但无论天南地北对原本的台湾人而言都是“外省人”。由于“外省人”来自大陆,往往支持“一个中国”的主张,长期以来都是蓝营的坚定支持者。近年来由于代际更迭的影响,年长的外省人逐渐凋零,外省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的年轻人更多融入台湾社会,受限于成长时的生命经验,不复有父祖辈的家国情怀,政治上的立场与特色逐渐淡化。甚至外省后代的年轻人普遍都被“天然独”的倾向所同化,在2020年的大选中又沿着世代政治的分野发酵,形成了父母辈仍然票投蓝营,但许多家中年轻人却将选票投给绿营的现象。长此以往,“外省人”群体的政治特性将逐渐在台湾消亡。

  相较于以往的“外省人”由大陆各省来到台湾,现在的在陆台胞则是由台湾前往大陆各省。对于生活在岛内的台湾人而言,在陆台胞份属台湾,有投票权,但人又长期在大陆,不正是一种另类的“新外省人”吗?虽然台胞登陆始自1980年代,但早期主要是以台商为核心,人数相对有限,远不如当前全方位登陆的风潮,这也使得“新外省人”的群体在岛内逐渐成形,新的“族群政治”呼之欲出。

  不同于以往的“外省人”是因战乱无奈而迁居台湾,“新外省人”则多半是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动到大陆寻求发展。所以对他们而言,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以及两岸的融合发展就是最重要的政治诉求。但这样的政治诉求却和民进党的政治利益背道而驰,所以在陆台胞群体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绿营的打压。一方面是来自民进党政府的拒绝与敌视,另方面则是大陆当局的包容与接纳,正如童话故事“北风与太阳”中所描绘的,在陆台胞的感受与立场将会倾向何方,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绿营将在陆台胞逼向了政治的对立面,反而会更加巩固该群体的自我认同,以及更加清楚自身的政治利益。“新外省人”将取代传统的“外省人”成为支持“九二共识”的中坚力量,并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社会联系。
  三、对蓝营的启示

  “新族群政治”的出现对蓝营的未来走向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2020年的败选,国民党内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九二共识”,出现一片检讨之声。殊不知“九二共识”不只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更是国民党赖以生存的瑰宝。平心而论,台湾政坛的蓝营和绿营确实存在共识,就是“维持现状”,但双方所主张的“维持现状”却因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而有很大的不同。绿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所谓的“维持现状”其实就是不敢“法理台独”之下的“独台”,为了巩固政治基础,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将台湾扯离大陆并敌视在陆台胞。蓝营接受“九二共识”,对两岸融合发展也乐观其成,如此一来“维持现状”就存在着正面的未来可能性,两岸的政治互动因而能顺利展开,国民党在岛内的选举中也能稳健获得在陆台胞的支持。

  如果国民党抛弃了“九二共识”,破坏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就会沦为和绿营类似的一丘之貉。在选举技巧不如绿营,又无法获得在陆台胞群体支持的情况下,国民党的政治基础将不断流失,最终会走向式微之路。这里会衍生出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其一,在陆台胞群体这些“新外省人”的支持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每次选举所面临的情势都不相同,“芒果乾”(亡国感)也并非万灵丹,在这次大选能行销成功是因为有许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配合,而大量中间选民的支持倾向会在每次选举中不断变动。在陆台胞的人数虽然不占多数,但立场相对明确,凝聚力较强,获得其支持就能稳定选情,可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可见,掌握该群体的选票未必能赢得选战,但流失该群体的选票一定会输掉选举。国民党如果放弃“九二共识”、撤守长期坚持的政治立场,想要不切实际地寻求“中间选民”的支持,反而会未见其利、先见其弊。与其如此,倒不如强化体质、守时待变,等候岛内政局与两岸情势更多地发酵,蔡当局的弊病被更多地揭露,政治机会很可能在四年后再次来临。

  其二,如果国民党抛弃了“九二共识”,是否在陆台胞仍然会在选举中“含泪投票”,继续支持国民党?其实这些“新外省人”长期在大陆发展,返台投票所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均比一般住在岛内的台湾人高出很多倍。一个合理的判断是,如果国民党不能代表该群体的利益,甚至背道而驰,那么在陆台胞群体很可能会直接放弃返台投票,根本不存在“含泪投票”的说法。另方面,如果国民党抛弃“九二共识”,不能有效反映在陆台胞的利益,就会在当前台湾的政治版图中空出一块地盘。有眼光的“政治企业家”就会起而组党,试图抢占选举地盘,填补这块政治空间。如此一来,在陆台胞既然能找到政治代理人,自然也不需要“含泪投票”给国民党了。所以在陆台胞对国民党的支持并非理所当然,关键的纽带系于“九二共识”。
  四、展望

  这波疫情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绿营为了打压异己,可以罔顾人民性命;这波疫情也是一股催化剂,让在陆台胞认清了自身处境,巩固了群体认同,并明确了政治诉求。

  两岸关系与岛内政局已高度结合,休戚与共。就绿营肆无忌惮地打压异己而言,民进党的这一批操作忽略了一项关键的因素,就是北京将如何看待这些作为。一旦北京认为两岸融合发展在绿营的打压下已难以为继、前景黯淡之时,就更有可能采取极端的作为解决台湾问题。吊诡的是,绿营的操作本是为了极大化自己的政治利益,但在极大化利益之后,又将根本地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就在陆台胞的政治动向而言,“新外省人”的身份认同与“新族群政治”的展开不仅是岛内政局的新趋势,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中流砥柱。期望在此过程中国民党不要误判情势,受到虚幻的选举利益蛊惑而贸然抛弃“九二共识”,否则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将犯下和绿营同样的错误:初衷是想极大化自己的政治利益,最终却根本地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168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