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先民集资水仙宫 香火传承三百年
水仙宫藏身在台南市中西区水仙宫市场内,为台南市定古迹。(中评社 李其桦摄)
水仙宫外立有石碑。(中评社 李其桦摄)
水仙宫上方匾额和题字。(中评社 李其桦摄)
水仙宫奉祀水仙尊王,也就是中国上古夏朝开国君王大禹。(中评社 李其桦摄)
水仙宫内长年被信众香火熏黑的匾额,上题有大禹庙。(中评社 李其桦摄)
水仙宫内碑文铭刻纪录建庙和修庙沿革。(中评社 李其桦摄)
水仙宫内匾额题字万水朝宗。(中评社 李其桦摄)
中评社台南4月26日电(记者 李其桦)位于台南中西区海安路上有一座水仙宫,为当初大陆来台的先民集资兴建而成,至今香火传承300多年,见证往昔大陆泉彰移民渡海来台奋斗历程与曾经繁华的老台南。
水仙宫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705年,为当时大陆泉州、漳州商人为祈求渡海平安,集资在台江内海码头边建庙,并奉祀水仙尊王,也就是中国上古夏朝开国君王大禹,又称为水仙王。庙内配祀禹帝、奡王、楚王(项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原)等五位,俗”一帝二王二大夫”。
过去水仙宫旁为台江内海码头,随着两岸船运和贸易日趋热络,码头边开始出现市集。后来台江内海淤积成为陆地,码头迁徙,船运风华不再,但周边市集和摊商依旧热络,成为今天的水仙宫市场,水仙宫也被台南市政府认定为市定古迹。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431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