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纾困民怨 真把振兴经济当回事?
中评社香港5月12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文章说,在劳动节连假期间,“交通部”为预防民众过于集中某些景观热点致造成防疫缺口,修订原本监测国道车潮的1968APP,作为观测全台观光热点人潮是否过度集中之用。因1968精准度不足致影响观光产业,引发观光热点众多的台南市政府的极度不满。“交通部”对此的回应为“这是美丽的错误”。若施政造成错误都以华丽的词藻来搪塞而不是检讨改进,施政品质能不每下愈况吗?
果不其然,“交通部”为凸显政府对受疫情影响之计程车业者的照顾责任,日前特别宣布纾困金额将有6万元,引发其他不同行业别劳工抗议不公后,遂改口称这是整合其他补助薪资补贴、油资、口罩、防疫用品及人才培训等的总数。相对于目前只能领纾困金1万元还要排队申请、还不见得领得到的劳工,计程车业者包含纾困现金3万元之6万元的补助金额,怎会不引起民怨!
当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为了振兴经济及谢谢国民在防疫上的共同努力,都以发现金且直接汇入帐户的方式补助。这不仅减少许多行政程序,也避免国民在申请纾困补助必须耗费大量时间准备申请资料。偏偏民进党政府不作此图,硬要用家户平均所得高于各县市基本生活1.5倍以上,低于2倍者来发放,且必须填写7种资料才能申请。
如此复杂的申请手续,连“中央”流行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都坦承很难算,更遑论基层公务员为消化民众的纾困申请案,必须不断加班,甚至无法回家过母亲节,民进党的德政还真是让平民百姓吃不消。这股民怨恐怕不是“行政院长”苏贞昌道歉,或者将矛头指向“卫福部”副部长规划不周就可卸责,外界不是早就建议排富发现金吗?为何要浪费如此多的行政资源吗?
同样地,发行振兴经济的酷碰券亦是如此,不仅为了避开用马英九政府时代“消费券”的名称,甚至想要藉绑电子支付方式来推广民众使用电子支付。殊不知花四千补一千只有75折,对一般百姓的诱因不足,且未顾虑乡村地区电子支付平台不足,并独厚少数电子支付平台,形同将最需要补助的族群排除在补助行列之外,实在看不出真有把振兴经济当回事!
若非外界不断地质疑旧酷碰券,消费折扣额度及使用便利性都不足,“经济部”规划新版的“酷碰券”,又岂会采电子与实体两种方式并行?即包含实体券、电子支付、电子票证等;且在折扣上更优惠,预定每人消费1,000元,可享500元折扣。考量部分经济弱势民众难符合“先消费、后享折扣”原则,更研拟将直接给予1,500元消费额度,保障其领券权益。
虽然折扣的诱因增加了,但究竟是那些弱势民众可以符合直接给予1,500元消费额度,恐怕届时又要争论一番。这个政府就是不能用较便民方式让老百姓能参与振兴经济,总是把百姓当贼看,担心百姓领了券或现金之后,不会扩大消费。被民进党政府诟病甚多的消费券,即使出现相当比率的替代效果,但亦存在显着的新增效应。
根据当时检讨报告指出,消费券发放确实对2009年实质国内生产毛额具有扩增的效益。根据模拟分析显示,消费券的发放扬升当年经济成长率0.28至0.43个百分点,应是中肯、保守的估计。消费券发放不仅带动市场买气,亦增加观光旅游人次,民间消费衰退幅度也由2008年第4季的-1.69%,缩减为2009年第1季的-1.59 %,成效尚称显着。
此外,当年消费券的发放也确实带动产业生产,受益最大的产业为商品买卖、电子产品、运输仓储通信、教育医疗服务、饮食及旅馆服务等。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景气造成的冲击,更甚于当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正需要政府大力介入,然民进党政府不论在纾困金发放及振兴经济券发行,都显得杂乱无章,试问要如何达标?难怪有民众将纾困申请书撕烂,即使有需要也宁愿放弃!
当“交通部”将1968之乱当成是“美丽的错误”,就可看出“行政院”的施政品质不值得期待,否则岂会有此推拖之词。纾困金发放的乱象及振兴经济券设计的数变,都说明若执政态度不改,一点都不美的施政错误仍将不断出现。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735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