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刺─高雄当代水墨创作观念展高师大登场
中评社高雄6月9日电(作者 崔家齐)“墨刺─高雄当代水墨创作观念展”6月8日至20日在高师大116艺术中心登场,这是高雄市现代画学会理事长蔡文汀规划的年度专题策展研究案,主要是针对高雄地区水墨发展过程中特殊水墨型态表现,进行专题式策展梳理,并借由环境空间影响与历史脉络的观察,一探南台湾这个工业城市如何以鲜明刚性性格连结当代性美学观念,在台湾水墨艺坛开创出特有的艺术样貌。
参展艺术家包括高雄市现代画学会七位资深会员洪根深、卢福寿、洪上翔、李明启、石忘尘、陈君岸、蔡文汀及七位新锐艺术家黄法诚、李品墨、蔡旻芸、柯怀晴、江盈臻、刘之怡、张世纶,象征浓厚的传承意味。
蔡文汀表示,高雄虽曾历经文化沙漠之讥,但工业城市形成为它一直以来非常鲜明的符号征候,一向以典雅着称的水墨艺术,在历经这座工业城市的洗礼下,也正不断孕育出独特发展状态,属于一种刚性水墨艺术美学观点,也是后续值得观察的一种水墨艺术实践型态。
他说,二战后的台湾水墨艺术发展,曾经历20世纪中期现代水墨革命风潮,这可说是代表着台湾水墨现代化意识的一种力量开展,而80年代以后的台湾水墨衔接这场现代化意识正悄悄上演一场观念性与媒材性的多元形式转型。
在参展艺术家中,高雄市现代画学会创会理事长洪根深,从早期到近期一直不断思索变化追求符号图像的转化,试着从形塑拟态表现出自己的独帜;李启明从传统水墨山水里的基本元素“山、石”抽离,再运用拼贴、拓印当代常用的技法,将传统因子带入当代水墨。
蔡文汀的创作研究以水墨当代性内涵与实践为主,尤其着重于复合形态水墨,尝试将水墨与跨媒介的艺术形态,进一步在观念及技法上进行跨接与整合,进而提出在现代水墨之后的一种当代水墨表现形态。
洪上翔攻读博士期间接触到中国唐代诗人王维名画〈辋川图〉,发现辋川在欧洲美学的重量,遂开始以辋川为学术研究主轴长达廿多年。她运用透视学、数位科技等方式,将知名画作拆解或放大、加长或变宽,如同将皱褶撑开,看得更宽广,也仿佛回到从前、实际走进画中路径,欣赏平面画作里看不到却被巧妙藏在画里的诸多美景。
洪上翔强调,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代的创作风格,真正有价值、有代表性的画作,绝对蕴含当代名家对世间万物的完整诠释,经由现代美学与数位科技拆解后,可以相当程度呈现出当时创作空间,一定比框架里的原创更加迷人。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76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